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通过设置N、P、K肥3因子、3水平涉及9个处理辣木幼苗配方施肥试验,研究其不同施肥配方处理下的苗木的生长效应和产量构建的变化,确定适合辣木有效生长和高产的肥料配方。通过研究4种源辣木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生长、生物量和生理生化响应,观测苗木的生长状况,测定生长性状、各部分生物量、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PS)含量、脯氨酸(Pro)含量等指标,探讨不同种源辣木幼苗的耐旱性差异,筛选出耐旱的优良种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施肥处理对各时期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营养生长期N肥和K肥占主导作用,适合株高和地径生长的最优组合为N150P40K100,适合冠幅和分枝数生长的最优组合为N85P85K100。不同施肥水平对生殖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均在处理N150P40K100中达最大值,且适合辣木产量增加的最优组合为N40P150K100。(2)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辣木株高、地径、生物量总体均呈下降的趋势,总体而言,轻度胁迫和中度胁迫时下降较快,且不同种源降幅不同,其中MD种源和KNY种源降幅较低。(3)干旱胁迫对不同种源光合色素影响有所差异,其中YD种源和KNY种源含量较少,降幅也低,PK种源含量较高,但变化差异较大。总体而言,4种源辣木的Chla、Chl(a+b)、Car含量变化趋势表现为随胁迫程度的加深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重度胁迫含量最低。(4)不同种源生化指标在相同处理下差异不明显,但干旱胁迫对辣木的生化指标影响较大,SOD和CAT均随胁迫程度的加深表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轻度干旱胁迫下增加趋势不明显,重度胁迫迅速下降,下降到一定程度后,趋于稳定。而POD、MDA、Pro表现为随胁迫加剧而递增,但胁迫后期增速较缓。GS总体表现为下降的趋势,种源间差异较小,但在中度胁迫时降幅较大,差异显著。(5)POD和CAT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POD和SP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SP与MDA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SP与Pro呈显著负相关(P<0.05)。(6)采用隶属函数法对4种源辣木的耐旱性作综合评价,不同种源辣木的耐旱性存在明显的差异,耐旱性由强到弱为:MD种源﹥KNY种源﹥YD种源﹥PK种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