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丹吉林沙漠以分布有世界上独特的高大沙山地貌景观而著称,高大沙山问题也是巴丹吉林沙漠以及区域风沙地貌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高大沙山形成受风况、沉积物、植被及周围地形影响,围绕其研究已有大量成果,但还需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本文从影响高大沙山形成的植被和沉积物两个因素入手,分析了巴丹吉林沙漠伊和吉格德湖东西两侧高大沙山的植被与沉积物特征及其与沙山地貌形态的关系,意在丰富区域风沙地貌学的研究内容以及为区域荒漠化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通过对研究区野外实地植被调查、室内沉积物样品实验分析及相关参数的统计计算,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植被方面:①研究区植被种类较少,以旱生物种为主,植被群落分布的垂直特征及差异明显。植被物种共计6科9属9种,沿沙山上部至底部依次为草本群落-灌木群落-草本或半灌木群落,沙米多分布在背风坡,碟果虫实及白沙蒿多分布在迎风坡。②高大沙山不同地貌部位植被群落多样性差异明显。总体群落多样性测度方面,沙山两坡中部多样性指数高,背风坡上部及迎风坡中部均匀度指数高。分层次群落多样性测度方面,由于草本种类单一,草本群落多样性及均匀度指数差别不大,迎风坡中部灌木群落多样性指数高。③沙漠东南部较西北部植被多样性状况好,可能是由夏季风带来少量降水的区域差异造成。沙山内部温度的均匀性减弱了水汽蒸发,为植被生长提供了一定的有利条件。④高大沙山植被群落特征受整体沙山地貌形态影响,迎风坡植被分布及多样性变化特征与沙山第一第二序列地貌形态有良好的对应关系。除暖期植被对高大沙山表层的固结作用外,更为广泛的沙漠发育时期,沙山表面稀疏的植被通过影响输沙率进而拦截沙粒,在维持沙沙山高度和减弱沙粒吹蚀的过程中可能具有更为重要作用。沉积物粒度方面:①高大沙山不同地貌部位表层及深层沉积物粒级级配上差异明显,反映出风力沿沙山坡面搬运沉积物能力的差异。迎风坡中上部剖面以中沙为主,中部剖面以细沙为主,迎风坡中下部及底部剖面粗沙与极细沙含量增多;迎风坡中上部剖面中沙含量高,可能在减弱沙粒吹蚀及维持高大沙山高度方面有重要作用;背风坡表层及剖面沉积物组成上以细沙为主,趋向底部中沙、极细沙及粗沙含量增多,背风坡沉积物粒级级配变化是由较大颗粒与较小颗粒沉积规律共同作用形成的。②高大沙山不同部位表层及深层沉积物粒度参数变化不同。平均粒径集中于细沙和中沙,分选系数分布在分选很好至分选较差,偏度介于负偏至正偏,大部分样品为近对称,峰度变化于宽至中等,大部分属中等峰度。平均粒径与分选系数、偏度及峰度等粒度参数间关系的分析,可以很好区别迎风坡不同地貌部位剖面沉积物类型,形成原因可能是沉积环境间的差异,相同沉积环境下,沉积物粒度参数散点图趋向集中。③高大沙山不同部位表层及深层沉积物沉积环境存在差异。沙山迎风坡底部与中下部湖泊相、冲积相与风成相沉积物广泛发育,并形成互层,中部与中上部以及背风坡沉积物大部分为风成环境,表明沙山形成初期,不同相沉积物广泛发育,奠定了沙山基底,而后期沙山形成主要以风力的沉积作用为主。沉积物地球化学元素方面:①地球化学元素组成上,常量元素以SiO2、Al2O3及Na2O为主,微量元素以Ba、Co、Sr及Zr为主。②地球化学元素成分经UCC标准化后表明,常量元素除Si富集外,其余均为淋溶迁移,微量元素Co、As、Cr及Ni表现为富积,其他表现为接近UCC含量或者淋溶迁移。沙山化学元素富集或迁移规律可能是在强烈物理风化和风力搬运过程中形成的。③高大沙山沉积物的化学蚀变指数数值表明,沙山沉积物的形成经历了低等的化学风化过程,为寒冷干燥气候条件下的产物。A-CN-K以及A-CNK-FM图也表明沙山沉积物所处的风化阶段为接近上部陆壳的化学风化早期阶段。进一步说明高大沙山形成过程中强烈物理风化及风力过程起着主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