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发微观结构多样性研究作为动物形态与功能多样性研究的内容之一,对揭示毛的形态结构与功能多样性在物种生存和适应中的意义,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作为生态形态学的研究内容,对解释不同生态类群中的动物体形态结构的适应和进化趋势以及所表现出的趋同、趋异现象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在结构形态学研究方面,应用物理学原理解释毛的微观结构形成的过程以及结构与功能、行为、生态的关系也很重要。 以水貂、黄鼬、伶鼬、棕熊、赤狐、狍、梅花鹿、藏羚羊等多种动物毛为实验材料,就毛的鳞片形态及其排列、髓质指数等性状指标,进行了以下内容的初步研究:毛发鳞片形态的同一性和多样性,鞘小皮形态的多样性,毛鳞片形态的多样性,毛的髓质指数因动物分布的纬度差异、季节差异以及身体部位差异所表现的多样性等。 研究结果表明:动物上毛的鳞片形态多样性与毛的外部形态相关。线形上毛和圆锥形毛鳞片类型少;纺锤形毛的鳞片类型多样。纺锤形毛的鞘小皮也呈现相应的形态多样性。下毛的鳞片形态与上毛明显不同,表现出多样性。后天磨损所导致的杂波型鳞片形态多样性突出。一些动物毛的髓质指数存在着纬度差异、季节差异和身体部位差异,反映了被毛结构在动物适应环境变化过程中实施保护和保温功能等方面的多样性及其动态变化。 动物被毛的结构除因物种不同存在差异外,也会因动物对生活环境的适应状态不同存在差异。同时,不同动物被毛还可能存在着一些共同点。仅单方面根据毛的形态结构去识别动物会有失偏颇。从毛的形态结构特点、动物的生活环境特点和行为方式等多方面来认识毛,比对其结构、功能会使毛的形态学研究与应用更科学、更准确、更广阔。毛作为哺乳动物的重要组成,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功能,随着其所实施功能的变化,在结构上要有所反应,并带来形态的变化。因此,毛的形态结构除表现出因物种特异性所呈现的多样性外,还会表现出动物的适应性及其动态过程中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