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煤泥中有机质进行高效清洁利用,是实现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论文旨在以黄陵1号矿煤泥为原料,采用云芝、PC菌和青霉菌三种真菌研究煤泥的微生物降解转化规律和降解机理,探讨煤泥有机质生物转化产物的利用途径。制备了培养基并培养了云芝、PC菌和青霉菌,考察了煤泥预处理、煤泥粒度、菌液用量和溶煤时间对溶煤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煤泥经过硝酸氧化处理后有利于微生物降解,预处理后煤泥的挥发分和灰分出现下降,N,O元素含量增加,含氧官能团增多;煤泥粒度越小,越有利于微生物的降解;增大菌液用量,在一定的菌液用量范围内,三株真菌对煤泥的溶解转化降解效率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而后趋于平缓;延长溶煤时间,三种不同真菌对煤泥的溶解效率先急剧增大,后期增加趋缓;溶煤后溶液pH升高,分布在7-10之间。对固体培养基上纯种培养的菌株通过加煤诱导并经两次传代培养筛选出驯化改良菌种,并用于溶煤实验。结果表明,加煤诱导的驯化菌种对煤泥的降解效果优于未经驯化的菌种。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云芝、PC菌和青霉菌对黄陵1号矿煤泥降解的最佳工艺参数条件是:青霉菌对煤泥的降解效果最佳,云芝对煤泥的降解效果最差;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降解效果最好的菌种青霉菌对煤泥的降解率为16.85%,最佳试验工艺条件为:煤泥粒度0.3-0.125mm,菌液用量20m L/100mL,液化时间11d。采用元素分析、工业分析、红外光谱分析(FTIR)、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紫外光谱分析等多种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对溶煤产物特性及溶煤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生物转化后煤泥结构发生了改变,微生物对煤泥的转化作用主要源自于微生物分泌的酶。微生物溶煤后的煤泥残渣灰分明显下降,降解后煤泥中C,N和S元素含量降低,H,O元素含量升高;降解后煤泥的一些官能团变弱或消失,说明煤泥中的有机成分发生了解聚和降解。对黄陵1号矿煤泥的生物转化研究发现,煤泥的生物降解转化产物在作为清洁燃料、化工原料方面具有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