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舒的考古学观察——以杭埠河流域为例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n19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周至春秋时期,安徽的江淮地区兴起很多小方国,其中皋陶的后代在此建立的包括舒、龙舒、舒鲍、舒庸、舒鸠等众多偃姓方国合称为群舒。其地理位置大约在“淮水南,大江北,如今霍邱、寿县、六安、霍山、合肥、舒城、庐江、桐城、怀宁等县,西不过大别山山脉,东不过巢湖”。群舒是安徽先秦史上的重要环节,对江淮地区早期文化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然而群舒的历史在文献中仅有零星的记载,并未进行过详尽的考古学角度的研究。本文将对群舒研究的方法进行探讨,并以针对群舒研究进行的舒城杭埠河流域区域系统调查为例着重探讨聚落考古方法在群舒研究中的运用。   本文的第一章为前言,主要对文献中记载的群舒的来源以及群舒族群的构成进行阐述,以及群舒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而对群舒的考古学观察的意义进行阐述,即本文的选题意义之所在。   本文的第二章为群舒的考古学研究现状综述以及既往群舒研究的局限进行分析。目前群舒的考古学研究一方面是从江淮地区周代遗存的零散调查及发掘取得考古学材料;另外一方面为群舒青铜器研究。本文对这些研究方法的优点及局限进行分析,并提出本文将运用的研究方法。   本文的第三章为杭埠河中游考古学文化与群舒关系的考察,主要是杭埠河中游区域系统调查材料的考古学分析。从本次调查所采集的标本进行与周边材料进行对比,并进行考古类型学的研究,同时分析其文化因素。寻找杭埠河中游考古学文化中的淮夷文化因素、东夷文化因素、吴越文化因素以及周文化因素。并从中探讨其与群舒族群的关系。   本文的第四章为群舒社会的聚落考古观察。聚落考古是基于区域系统调查对社会形态进行多层次的科学研究的一个新兴的考古学方法。聚落形态研究可以全面的反应古代人们的生存状况和社会结构,可以完整的展现一个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情况。为了更好的进行群舒研究,我们也尝试着将聚落考古的方法运用到群舒研究中来。本文第四章从杭埠河中游聚落的区域形态和聚落的内部形态进行观察,从而对群舒社会进行初步的分析。在群舒研究中继续运用聚落考古的方法,将会在对群舒文化面貌更深入的探索以及社会形态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文的第五章为结语,对群舒的文化面貌和文化因素进行了总结,以及对群舒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笔者认为,今后对群舒研究应该在结合文献研究、传统考古学方法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引入聚落考古方法,有的放矢的去解决群舒的相关问题。
其他文献
提出一种基于HSV色空间的车牌定位的综合方法,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避开了以往车牌定位方法中无法寻到合适的全局阈值的缺点。在HSV色空间内,构造5级灰度图,直接根据车牌颜色的不同来进行灰度化处理,再利用灰度形态学平滑方法进行消噪,利用字频统计等方法进行分析和判断,最后用投影法分割出汽车牌照。该方法充分利用牌照的底色、纹理、以及几何特征等,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精确度,并且在不同的背景下定位的有效性。
北魏是由少数民族部落转型而来的封建集权帝国,在它的历史发展中,曾为摆脱部落传统,加强君权,却事与愿违地滋生了女主政治;为实现由胡到汉的转型,本欲援引儒家文化为治国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