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足阳明经四白与地仓、内庭、颧髎、非经非穴点和胃扩张的传入信息在延髓孤束核(NTS)的差异,探讨四白等穴与胃的延髓特异性联系机制。方法:采用细胞外记录方法,在NTS寻找对四白、地仓、内庭、颧髎、非经非穴点等体表刺激点有反应的神经元,并统计其有反应的神经元个数,计算其出现机率。此外,在NTS寻找对来自胃扩张刺激有反应的神经元,并在这种与胃扩张相关神经元的基础上寻找对四白、地仓、内庭、颧髎、非经非穴点有反应的神经元,统计胃扩张神经元中对体表刺激点有反应的神经元个数并计算其出现机率。最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胃扩张和电针四白、地仓、内庭、颧髎、四白旁开点后c-fos在NTS的表达。结果:1、52只大鼠共记录到104个NTS神经元放电。对来自体表的刺激,针刺四白后有反应神经元出现机率(含兴奋和抑制性神经元)为65.12%,与针刺地仓、内庭、颧髎、四白旁开点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地仓和内庭后,其有反应神经元比例分别为50%和46.51%,均显著高于刺激颧髎(34.88%)、四白旁开点(31.40%)后有反应神经元出现机率(P<0.05)。对来自体表的刺激,NTS神经元主要是兴奋为主。选取对体表刺激有兴奋性反应的NTS神经元,比较针刺四白、地仓、内庭、颧髎、四白旁开点前后神经元频率变化,其兴奋性神经元频率变化率分别为(35.08±4.80)%、(28.25±5.46)%、(27.57±4.87)%、(20.02±4.23)%、(18.55±2.49)%,四白与各组之间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地仓、内庭与颧髎、四白旁开点亦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2、52只大鼠NTS中与胃扩张相关的神经元有47个。47个胃扩张相关神经元中兴奋性神经元32个,抑制性神经元15个。47个NTS胃扩张相关神经元中对来自体表刺激有反应的神经元出现比例,在针刺四白、地仓、内庭、颧髎、四白旁开点后分别为80.85%、61.70%、57.45%、38.30%、36.17%。统计表明,在胃扩张相关神经元中,针刺四白后NTS有反应神经元出现的机率,极显著高于针刺地仓、内庭、颧髎、四白旁开点后有反应神经元出现的机率(P<0.01);针刺地仓和内庭后NTS有反应神经元出现的机率,亦均极显著高于刺激颧髎和四白旁开点的有反应神经元出现机率(P<0.01)。在胃扩张兴奋性神经元中选取对体表刺激为兴奋性的NTS神经元,比较针刺四白、地仓、内庭、颧髎、四白旁开对照点前后神经元频率变化,其兴奋性神经元频率变化率分别为(32.91±3.48)%、(26.79±4.16)%、(26.15±3.67)%、(21.04±2.69)%、(19.65±4.34)%,四白与各组之间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地仓与颧髎、四白旁开点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内庭与四白旁开点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3、电针四白组和胃扩张模型组NTS中内侧亚核(mNTS)均有较多的FOS样免疫反应(FLI)阳性神经元表达(31.01±3.49,30.61±3.35),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与其它各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电针地仓和内庭亦有一定数量的FLI阳性神经元表达(28.61±3.75,28.36±4.16),均显著高于电针颧髎组、四白旁开组、空白组(P<0.01或P<0.05);电针颧髎组有少量FLI阳性神经元表达(26.18±3.18),亦显著高于四白旁开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四白旁开组NTS内FLI阳性神经元数量较少(14.76±3.06),但仍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空白对照组NTS内FLI阳性神经元为正常状态下的低表达(5.50±2.30),mNTS内FLI神经元数目与其它各组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1、刺激四白、地仓、内庭、颧髎以及四白旁开点,均可在NTS初级中枢记录到来自体表刺激的传入信息。2、NTS记录到的传入信息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四白>地仓>内庭>颧髎>四白旁开点,表明针刺足阳明经腧穴的传入信息高于手太阳经穴及非经非穴点,提示足阳明经与胃相关有着相对的特异性;此外,足阳明经中远近腧穴的信息传入在NTS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体现了经络学说标本根结理论的特点。3、同属三叉神经支配的足阳明经穴四白、地仓,其在NTS记录到的传入信息高于颧髎和四白对照点;处于不同神经节段支配的足阳明经穴四白、地仓、内庭,其在NTS记录到的传入信息亦高于颧髎和四白对照点,这种经脉(穴)相对特异性可被经脉(穴)—脏腑相关理论较好地解释,而现代医学对此客观现象的解释尚有待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