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依靠要素投入驱动的、区域非均衡的传统发展模式逐渐被以创新驱动、区域协调的发展模式取代。调整产业结构,谋求全球价值链攀升成为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促进区域经济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省域作为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尺度,从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要素禀赋和技术进步的角度出发研究省域经济发展的动态演化规律,对于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健康程度以及对调整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推动实现绿色、协调、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借助比较优势理论、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以及耦合协调理论,以1998年~2017年中国29个省域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对中国省域要素禀赋、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性进行分析。立足相关基础理论,在分析要素禀赋、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三者的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1)中国省域要素禀赋、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耦合协调关系且这种作用关系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而逐渐增强;(2)省域要素禀赋、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性在空间分布和发展趋势上存在一定差异。本文研究发现:(1)我国省域要素禀赋、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强度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较高程度的对应关系。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具备较高的耦合协调度,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耦合协调度则相对较低。同时,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耦合协调度也逐步增强。(2)我国省域要素禀赋、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耦合协调性存在显著的时空分异。空间方面,东西部差异显著,耦合协调性在空间上总体表现为由东向西梯次下降的特征。变动趋势方面,总体上呈现不断增强的态势,耦合协调关系逐渐从低度有序向高度有序发展。(3)耦合协调性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高、低值聚类,并形成了一系列热点和冷点。热点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冷点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热点数量多于冷点数量,并且热点数量处于增加的状态,冷点数量处于波动变化状态。研究表明,我国省域技术进步引致的技术结构的调整正逐步与地区要素禀赋结构实现协调发展。本文认为,在实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过程中应该结合地区要素禀赋因地制宜选择选择合适的技术进步方向,努力构建能够最大化发挥本地要素禀赋比较优势的技术结构,以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形成区域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帮助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推动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为绪论,对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目标以及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作了说明。第二章为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对经济增长因素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以及要素禀赋、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文献梳理,进一步对本文涉及到的重要概念和理论基础作了说明。第三章为作用机理与研究假设,从要素禀赋对技术进步的影响,适宜性技术进步与比较优势,以及要素禀赋、技术进步分别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三个方面对要素禀赋、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进行了阐述,并进一步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第四章为模型构建与说明,构建系统评价指标,对本文选用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热点分析模型作了说明。第五章为实证分析,以1999年~2017年中国29个省域的面板数据对中国省域要素禀赋、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第六章为主要结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