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额信贷的创立起源于传统的经济学和银行业对消除贫困办法的不满意,它是为了解决在一般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穷人进入获得正规金融支持比较困难而产生的。在现今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非正规金融,其很多运行机制和小额信贷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也可以说两者的发展相互借鉴。这些共同的机制减少了正规金融机构进行信贷时所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并节约了由此带来的前期考察成本和后期的监督成本。本文正是对小额信贷中存在的非正规金融机制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找出其运行机制能够在扶贫领域取得成功的理论依据。分析方法主要采用模型证明和理论描述。 本文的第一章首先介绍小额信贷的概念与其发展历程,同时介绍了当前小额信贷与一般信贷的区别、特点等,并对当今世界上的小额信贷管理模式做一个简单描述。在对小额信贷做完简要的介绍之后,就是对非正规金融概念的介绍。首先是明确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定义的界限,包括各个学者对两者区别的不同阐释。然后描述两者的运行机制特征和其异同。最后简要地介绍非正规金融与小额信贷的契合之处。 在第二章,首先说明正规金融机制在小额信贷活动中所面临的困境:即由于中心城市的大银行无法充分了解当地借款者的信息,面临着逆向选择问题,容易吸引一些违约可能性更大的借款者。然而相反地,一些当地的高利贷者通过对贷款者信息的充分了解,却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甚至可以依靠这种信息上的优势索要较高的利率。从而注意到了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这种正规金融信贷活动面临的困境,这也正是非正规金融的比较优势之所在。在接下来的部分,文章继续通过比较分析非正规金融组织的运作机制,以及结合对循环式储蓄贷款联合会的理论分析,说明小额信贷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第三章对国外经典的小额信贷模式: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进行了分析介绍,在简述其模式特点后,主要针对GB模式中的三个非正规金融机制:即团体贷款、“检验性”贷款和后续放款承诺,通过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考察这些机制是如何从理论上减少了贷款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从而降低了贷款的监督成本与交易费用的。 第四章首先是介绍我国小额信贷发展的历史、现状以及理论与实践上的一些问题,同时介绍我国实行的有关小额信贷政策。然后结合我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案例,找出我国小额信贷机构对于非正规金融机制的一些运用。最后通过对历史与现状的分析,再对比国外成功模式,找出一些能够提高我国现有小额信贷模式运作效率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