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海战在二战和美军对越南的战争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军对越南的自卫还击战及1998年抗洪抢险中,皮肤病成为当时影响战斗力的重要问题之一。在未来战争中,海战也将成为我军作战的主要形式,现阶段对台作战的训练中,官兵皮肤病患病率明显升高,严重影响部队官兵的身心健康,直接削弱部队的战斗力,病情较重的可引起非战斗减员。因此,预防海水浸泡对人体的损伤成为海上作战医疗保障中的重要问题。此外,长期海上作业或海上运输、海泳、海洋浴、冲浪等也可对机体造成损伤,其中皮肤是海水致伤的敏感靶器官之一,然其致伤特点、规律尚不清楚,致伤机制也未阐明。因此,本研究对于明确海水浸泡对皮肤损伤的效应,寻找敏感的诊断指标、制定相关的防护标准和提供防护措施具有重要的军事和民用意义。
方法:取自东海某区域的海水,66只成年雄性裸鼠随机分为海水浸泡3h、6h、12h、24h、空白对照和生理盐水浸泡12h对照等6个组。其中海水浸泡12h组又分为浸泡后0h、12h、2d、4d、7d和14d等6个不同时间点。应用TEWL测定、HE、TUNEL、AgNOR、Feulgen、DNA凝胶电泳、OsO4、RuO4、离子捕获细胞化学技术、FT-IR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分别在光镜、电镜下进行观察并对部分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系统研究海水浸泡后裸鼠皮肤功能、病理特点、规律,并探讨其对皮肤损伤相关的分子机制。
结果:海水浸泡可引起:
(1)裸鼠在体完整皮肤渗透屏障保护功能的改变,经表皮失水率增加,且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增加越明显。
(2)皮肤组织结构改变,表皮细胞凋亡,真皮疏松水肿、炎细胞浸润,个别可见皮肤溃疡;TUNEL染色示表皮各层和毛囊周围可见大量阳性细胞,DNA凝胶电泳出现梯状条带;皮肤组织核仁组成区和DNA含量增加。
(3)角质层超微结构改变,角质层上部角质细胞间空腔形成,角质细胞剥脱;脂质基质结构改变,角质细胞间隙中出现异常的排列紊乱的絮凝块状电子致密或透明物质,脂质膜状结构异常并在膜结构间形成腔隙。FT-IR示C-H对称和不对称振动吸收波值升高。
(4)表皮钙离子浓度梯度消失,表现为钙离子呈簇状、条索状主要分布于基底层,颗粒层仅见少量高电子致密度颗粒,浸泡时间越长,钙离子往表皮内层移动越多。
(5)表皮细胞及毛囊周围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P53蛋白、Caspase-3蛋白和增殖相关蛋白Ki-67和Cyclin D1表达增加。
(6)上述改变与浸泡时间呈正相关;浸泡12h组不同时间点呈先升高后降低,以2d或4d时达高峰,7-14d基本恢复正常的趋势。
结论:
(1)表皮和毛囊是海水浸泡对皮肤损伤的敏感靶部位。
(2)海水浸泡可影响表皮渗透屏障保护功能,经表皮失水率增加。
(3)海水浸泡可引起皮肤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的改变。
(4)凋亡和增殖相关蛋白表达增强,它们共同参与了海水浸泡对皮肤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5)上述改变与浸泡时间呈正相关关系;在浸泡12h组,改变呈2或4d内逐渐加重趋势,7-14 d内基本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