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缘起于对两种普遍存在、影响显著却又司空见惯的小城镇季节性现象的思考:春运和旅游这两类现象在不同时期,都会引发显著的经济和空间问题。笔者认为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小城镇的物质空间系统不能有效满足季节性经济的需求。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季节性现象的影响会更加显著。因而应当通过小城镇规划作用于小城镇物质空间系统,使之与经济发展相匹配,从而形成对季节性现象的有效应对,发挥季节性现象对于城镇发展的促进作用,减弱其对城镇发展的消极影响,从而使得小城镇经济社会更好发展。 本文首先基于系统理论设计了研究路线,将全文划分为案例研究、理论分析和规划应对三个方面,然后通过文献综述方法在已有的研究中,找寻对本文研究的启示以及能应用于本文案例研究的合适研究方法。 在案例研究中,本文通过“黑箱方法”分析了猫山街道和巴城镇的空间表征和经济表征,形成季节性现象影响的四点结论。第一,季节性现象难以自发形成有效应对。第二,自发过程应对季节性的失效,具有显著的“个体的理性抉择,导致了集体的非理性”特征。第三,规范各类主体的行为是应对季节性现象的关键。第四,规范主体行为的落脚点是行为主体使用的公共池塘资源。 基于案例研究得到的四点结论,笔者首先对自主治理理论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指出该理论的运用能对小城镇的公共池塘形成有效治理。其次,根据自主治理理论的内容,提出了小城镇公共池塘资源处于有效治理时的使用状态,并将此作为小城镇规划应对的基础。 小城镇规划既能提供技术服务,又是小城镇制度环境的组成部分。基于该判断,并结合自主治理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以及国内相关研究成果,本文提出了小城镇规划的两个作用范围。其一是改进并有效实施小城镇规划中的公众参与;其二是挖掘经济规律并在小城镇规划中落实。基于对小城镇规划作用范围的判断,本文最后提出策略应对以保障规划的制度作用,方法应对以保障规划的技术作用。策略性应对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从信息获取到制度挖掘和形成,以提高公众参与的层次;第二,探索资源开发的园区模式;第三,多表征机制分析以强化对历史文化与小城镇物质空间的互动研究等三个方面。方法性应对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加强人口密度和分布的研究,并强化其在小城镇总体规划中作用;第二,调整小城镇镇区与过境交通的关系;第三,深入挖掘经济表征内在机制,优化混合用地布局与结构;第四,进行行为研究实现局部结构优化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