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只是临床概念,仍有相当数量的患者术后病理证实存在淋巴结转移。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高而且有明显的区域转移倾向,文献报道首次治疗时即有60.9%的病人发生颈淋巴结转移。已有的研究证实CyclinD1、c-Met过度表达在PTC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验证No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分子标志物。应用RT-PCR和FQ-PCR法检测甲状腺肿瘤组织中的c-Met和CyclinD1mRNA表达量的高低与肿瘤的良恶性、年龄、性别和淋巴结转移是否相关,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机制,研究其基因的异常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并为其早期分子诊断、临床手术和靶基因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66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均无放化疗史,均行手术切除。设计实验的阳性对照组为36例甲状腺癌病人,其中经病理证实为淋巴结转移患者21例,无淋巴结转移者15例。阴性对照组为3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及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采集新鲜手术切除组织标本,液氮下研磨后,提取总RNA,经反转录,均以β-action为内参进行PCR及FQ-PCR扩增,经2%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β-action和目的基因CyclinD1、c-Met mRNA在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中的表达。比较CyclinD1和c-Met在良性对照组、无淋巴结转移组、有淋巴结转移组之间的表达状态,分析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甲状腺乳头状癌间表达差异,比较甲状腺癌病人的年龄、性别、淋巴结有无转移与CyclinD1和c-Met表达的关系,并检测CyclinD1和c-Me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有无相关关系。统计方法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RT-PCR和FQ-PCR法相对定量检测随机选取的36例No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和3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甲状腺乳头状癌组中,术后切除标本病理检查有淋巴结转移者20例,其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55.56%。术后切除的外科标本中有淋巴结转移组c-Met和CyclinD1的表达明显高于术后外科切除标本中未发现转移淋巴结组(P<0.05),c-Met表达量在男性组高于女性组,小于45岁组高于大于等于45岁组,而CyclinD1的表达量在上述分组中无明显表达差异。良恶性对照组之间,c-Met的表达量恶性组明显高于良性对照组,而CyclinD1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在恶性对照组中,c-Met和CyclinD1的表达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应用RT-PCR和FQ-PCR法检测甲状腺肿瘤组织中的c-Met mRNA表达量的高低与肿瘤的良恶性、年龄、性别和淋巴结是否转移具有显著的意义。CyclinD1在良恶性对照组中表达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有转移组表达量明显高于无转移组。以上提示c-Met、CyclinD1在转录水平的异常表达可能是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早期分子事件。与常规病理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包膜侵犯情况决定手术方式相比,能更早地预测肿瘤细胞的淋巴转移,而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CyclinD1和c-Met在转录水平的异常表达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微转移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可能有助于对甲状腺癌患者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