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肺癌接受调强或适形放疗后在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方面有无差异并对相关的临床和剂量学预测因素进行分析。方法:1比较调强或适形放疗后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前瞻性收集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接受胸部放射治疗的肺癌患者85例,调强放疗47例,适形放疗38例,均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热塑膜固定体位,CT模拟定位,扫描范围上至下颈部,下至上腹部。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全组均采用淋巴累及野照射,GTV1包括肺窗中所见的肺内肿瘤范围(GTV)以及纵隔窗中所见的纵隔受累淋巴结(GTVn);CTV为GTV外放6~8mm,及肿大淋巴结累及区;PTV为CTV外放5~8mm。并勾画肺、脊髓、心脏等正常器官。采用适形或调强放疗,95%的PTV处方剂量50~64Gy(中位剂量60Gy),1.8~2.0Gy/次/日,5次/周。放疗开始至结束后3个月内观察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并分级评价,放射性肺炎采用RTOG急性放射性损伤分级标准。2比较不同肺体积定义的剂量参数对急性放射性肺炎的预测价值:收集调强放疗肺癌患者47例,勾画靶区GTV、CTV、PTV,在肺窗条件下勾画肺内肿瘤范围GTV,CTV为GTV外放6mm,PTV为CTV外放8mm。正常肺体积按4种定义分别勾画,A组:双肺体积包含GTV;B组:双肺体积减去GTV;C组:双肺体积减去CTV;D组:双肺体积减去PTV。获取不同肺体积定义的肺剂量学参数值,以B组为对照组分别与其余三组进行配对比较肺剂量学参数,并将四组DVH参数与放射性肺炎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全组33例(38.82%)患者出现2级及以上急性放射性肺炎,12例(14.12%)发生3级及以上急性放射性肺炎,中位发生时间为45天。其中调强组与适形组≥2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40.43%(19/47)和36.84%(14/38),而≥3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4.89%(7/47)和13.16%(5/38),中位发生时间分别为40天和48天。33例肺炎患者中2级21例,3级10例,4级1例,5级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部位(P=0.030)、是否吸烟(P=0.024)、平均肺剂量(P=0.037)、双肺V5、V8、V10、V13、V15、V20、V25(P=0.005~0.038)、患肺Vi5、Vi8、Vi10、Vi13、Vi15(P=0.027~0.035)均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相关。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吸烟、V5、V8、V13、V20是预测≥2级放射性肺炎的最有价值指标。等级相关分析显示患者临床因素与剂量学参数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时间均无明显关联性。2不同肺体积定义会导致肺剂量学参数值发生显著变化(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V5对于肺癌调强放疗后≥2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正常肺体积定义为双肺体积减去GTV时获得的DVH参数与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具有更紧密的关联性。结论:1尽管调强放疗较适形放疗增加了低剂量受照射的肺体积,放射性肺炎的发生风险并没有明显提高。2肿瘤部位、是否吸烟、平均肺剂量、双肺V5~V25、患肺Vi5~Vi15可较好的预测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其中是否吸烟、双肺V5、V8、V13、V20可能是最有价值的预测性指标,但V5对于调强放疗的预测作用可能更好。3不同的肺体积定义会影响正常肺剂量学,且正常肺体积定义为双肺体积减去GTV能更好地反映DVH参数对放射性肺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