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唐五代洛阳开封地位消长对比研究——以漕运为中心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qi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晚唐五代(安史乱后至北宋建国)这一历史时期内,开封由一个普通城市经过跨越式发展,其政治地位一举超过自秦汉以来始终是统一帝国都城的长安与洛阳,以公元960年北宋定都开封为标志,开创了中国都城发展史上一个崭新的纪元。与此同时,洛阳的地位却一蹶不振,失去了原来都城或准都城的特殊地位,在经过后唐一朝的回光返照后,再也没有任何王朝于此定都。本文即意在解答中晚唐五代时期都城由洛阳到开封变迁的原因。 文章首先分别介绍了洛阳和开封的地理环境以及唐代之前的历史概况,接着陈述中晚唐五代时期洛阳衰落和开封崛起的客观历史过程,然后围绕着漕运这个中心从四个方面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第一,唐廷失去河北和江淮经济的崛起造成唐朝经济地理和财政形势的变化,促使唐廷愈来愈倚重通过汴水来获得江淮地区的财富,因此处于汴水咽喉位置的汴州的地位就愈加上升;第二,裴耀卿的漕运改革造成洛阳失去漕运中心的地位,刘晏的漕运改革造成开封获得该地位;第三,唐代宗和德宗时期一系列围绕着运河进行的军事争夺进一步促使开封成为维护漕运安全的第一重镇;第四,也是最关键的,洛阳的漕运条件渐渐逊色于开封。随着气候变迁和生态环境的恶化,由开封到洛阳的航运条件不断恶化,水量越来越少,季节差越来越大,在一年中可以用来运输的时间不断缩短,黄河河道本身、汴口、汴河的通航状况都不尽如人意。在古代社会的技术条件下,既然无法改善漕船的运输能力,那么缩短运输距离就成为唯一的选择,从长安到洛阳再到开封恰恰符合这一缩短运输路线的规律。正如笔者在文中的分析,开封至洛阳的水上运输是整个通济渠最为艰难的一段。这一点最终决定开封彻底取代洛阳并一跃成为国都,开创了其城市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文章接下来通过详尽分析漕运在五代各朝都城抉择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来透视开封的确已经完全胜过了洛阳的漕运之利,从而凌驾于洛阳之上,成为国都。文章最终得出结论:中晚唐五代时期,江淮经济的崛起和漕运改革使开封取代了洛阳的漕运中心地位,逐渐发展成为漕运重镇和经济重镇;唐廷和藩镇之间关于运河的争夺,促使开封从漕运重镇进一步发展成为军事重镇。而由于唐代中期以来黄河和汴水的运输条件的逐渐恶化,洛阳失去了联系东南经济基地的可能。从此,中原王朝的首都无法挽回地转移到了东部平原的大运河沿岸,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全国漕运枢纽的开封。 本文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五代北宋为何定都于开封而不是洛阳这一问题。其创新点在于:第一,明确指出了洛阳丧失国都地位的根本原因在于失去“漕运之利”;第二,揭示了开封洛阳两城地位消长密切相关的客观事实,而其中关键原因是生态环境和交通条件的变化;第三,初步探讨了生态环境变化与某个城市兴衰命运的联系。
其他文献
湖北是一个存在多种宗教的省份,而佛教信徒在数量上占有绝对的优势。要考察湖北民众的信仰情况,佛教信仰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寺庙是佛教从事宗教仪式或活动的重要场所,是佛教
游侠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之中所演化出的一类特殊人群,他们出身平民百姓,其社会地位也是历经转折演变。游侠文化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民间,其影响也颇为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