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创新创业对国家建设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推动经济结构升级,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传统农业正在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技术和经营方式呼唤创新,农业供给侧人才改革需求迫切,新形势下需要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吸引各类人才到农村创新创业。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农业院校发展的动力源泉。高等农业院校长期以来以农村经济发展为导向,致力于培养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农业专门人才,他们掌握了扎实的农业基础知识,具备到农村创业的独到优势.但是从当前实际来看,高等农业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到农村创业的现实并不乐观,在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亟需新型经营主体的当下,高等农业院校培养的毕业生理应积极地到农村创业,而要保证这一行为的实现,首先在于激发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热情,提高大学生农村创业的意愿,因此科学的探讨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的内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结合农村创业和高等农业院校的实际,在社会学习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的基础上,以湖南农业大学539位同学为研究对象,提出研究假设,通过调查问卷并应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以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挖掘数据隐含的内在关系,找出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的强影响点,并进行假设验证,研究发现:(1)个体特征变量(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创业资金等)对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农村籍生源地、担任学生干部、校外实习经历对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正向影响,而女性个体、高年级群体负向影响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2)家庭背景变量(父母创业经历、家庭年收入、家庭支持的程度)对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产生显著,且父母创业经历、家庭年收入、家人支持程度都对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产生负向影响。(3)创业教育变量(创业大赛、宣传农村创业的政策、引导大学生农村创业、创业知识)对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产生显著影响,并且这些解释变量都对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产生正向影响。(4)自我效能感变量(有独特的想法、善于人际交往)对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产生显著影响,且都产生正向影响。(5)创业动机变量(赚钱、因工作难找、政府政策的鼓励、使农村更好)对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产生显著影响,赚钱、因工作难找、政府政策的鼓励产生正向影响,使农村更好这一创业动机产生负向影响。提升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农村创业意愿主要从4个方面着手:(1)通过政府变革多渠道优化大学生农村创业的舆论环境和政策环境,同时为大学生农村创业提供资金支持与制度保障;(2)通过高等农业院校引导激励和完善创业教育,激发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意愿,提升大学生农村创业的能力;(3)通过个人科学规划,培养良好的创业能力,强化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意识,促进农村创业行为的长久持效;(4)通过家人的支持配合,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