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时,总是试图与自己原有的认识相联系,从而对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和事实作出他们自认为“合理”的判断与解释。由于这种解释是学生通过自已的思考主动建构的,所以他们往往很难作出改变或放弃。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提出“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的状况去进行教学。”因此研究学生是如何认识和学习科学概念的,分析学生的前概念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转变过程,对设计教学活动至关重要,对科学教材的编写也能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力学的教学是是整个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弹力是高中学生学习的第二种按性质命名的力,是力学的重点,也是一个让老师和学生都深感头痛的难点。因此,在学习弹力之前,了解学生对弹力及弹性的理解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欲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采用二阶段式测试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学生学习弹力时的前概念。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占93﹪)高一学生都能认识到物理学上的力和生活中的力或力气的区别,但部分学生容易把力与做功搞混,理解力的平衡时也容易出现偏差,对弹性形变的认识、弹力方向及大小的认识等都易受生活常识的影响而产生各种不同的误解。了解了学生学习弹力时的前概念后,笔者对这些前概念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归结起来,高一学生对弹力概念理解错误的根源在于:1.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肤浅、认识片面导致不能正确认识弹力概念;2.物理学概念和日常生活中的概念没有分化;3.学生对力产生的本质原因不理解;4.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理解有误;5.学生对所学知识不能建立正确的表征,不能将知识系统化。根据相关调查研究的结果,笔者进一步探讨了概念转化的策略并对当前的物理概念教学提出如下建议: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以学生的迷思概念为起点,融合多种概念转化策略于教学中,设计恰当的问题或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