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精英晋升的信号机制研究--基于全国文明城市评比的证据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jjs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精英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政治精英的能力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同时也出现了环境污染、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近年来,国家关注的重点从经济绩效转向综合治理绩效。政治精英的能力决定了政府治理绩效水平的高低。如何选拔出符合国家治理要求的政治精英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关于政治精英晋升的研究方兴未艾,经济绩效与政治精英晋升的研究比较充分,但是对于治理绩效与政治精英晋升的研究较少,中国政治精英的晋升机制尚未厘清,仍需进一步讨论。中国政治精英晋升机制是什么?治理绩效与政治精英晋升的关系如何?这是本文主要的研究问题。
  本文在信号理论的视角下重新阐述政治精英的晋升机制,分别研究了教育、政治经历、经济绩效、治理绩效对政治精英晋升的影响,尝试构建中国政治精英晋升的信号机制。在理论研究方面,中国政治精英晋升的信号机制主要包括要素和分类。要素包括作为信号发送者的政治精英,作为信号接收者的组织部或党委(党组)、公众、政治精英的竞争者们,作为信号的教育、政治经历、经济绩效、治理绩效。公众对于政治精英的评价成为组织部或党委(党组)筛选政治精英的重要参考。以信号分类为依据,本文将中国政治精英晋升的信号机制分为教育信号机制、政治经历信号机制、经济信号机制和治理信号机制。从政治精英发送信号、组织部或党委(党组)接收信号、信号的可观察性与发送成本等方面阐述了中国政治精英晋升信号机制的有效性。信号能够区分出高能力与低能力政治精英的关键在于信号成本。
  在实证研究方面,通过整理、编码、分析第一届至第四届参评“全国文明城市”的122座城市480位市委书记、市长的实证数据,来检验中国政治精英晋升信号机制的有效性。研究发现,教育信号机制和政治经历信号机制存在一定的有效性,经济信号机制不存在有效性,治理信号机制的有效性最强。政治精英通过教育和政治经历传递的信息,被组织部或党委(党组)作为选拔干部的依据。组织部或党委(党组)不再关注经济绩效传递的政治精英的能力信息。治理绩效作为高成本信号,筛选出高能力的政治精英,达到分离均衡。党委通过增加治理绩效在政治精英绩效考核中的比重使得政治精英将政府发展重心转向综合治理,并以此为政策工具,加快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成了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传统“乡政村治”模式下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取得了一定进展,农民生活得到改善,但在社会改革不断推行的过程中,“乡政村治”模式在新时代面临城镇化、行政化和管理科学化等挑战,其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如治理主体单一,治理过程缺乏活力。  新时期党和政府不断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化率突飞猛进,城市规模也在“摊大饼”式的迅速扩张,大量农民集体用地经征用转为国家建设用地。征地后的农民被集中安置到一个社区,由此产生了新的社区——“村转居”社区和新的居民——“失地农民”。失地老人作为失地农民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生活方式、居住环境在征地后发生了改变,他们面临“村转居”条件下新的生活需求,进而对城市的养老服务体系提出新的要求。  本文以苏州工业园区为调查
学位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认为国家具有政治统治与社会管理职能,作为治理体系的价值赋能,网格化治理契合社会分权、部门整合、协同共治,是一种理念叠加和发展需要基础上的大数据运用、信息化发展,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正遭遇价值偏移与表面治理的问题质疑。究其根本在于,网格化治理是关于治理工具、权力运行、官民关系、政社合作的复合型题域,部分最优不一定能实现“帕累托最优”,同时由于国家逻辑与地方治理的利益冲突易造成国家理念失
乡村环境治理作为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步骤,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引起村民、企业、环保组织等各种社会力量的广泛关注。加强和改善乡村环境治理的关键在于优化治理结构,构建良好的多元主体互动关系。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协同治理理论、社会互动理论,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策略,通过对苏州市相城区北桥镇S村环境治理经验的深入调查,在厘清乡村环境治理行动中多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立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中的重要场域,打造社区治理共同体是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我国社会的流动性增强,城市社区中出现了许多外来人口,他们也是社区的主人,是社区治理中的重要主体,但是在现实生活却常常被排斥在社区治理体系之外,参与社区治理的状况很不理想,严重阻碍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构建。促进外
学位
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是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提出了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社区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如何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本文以S市C社区社会组织的实践为研究对象,以社会资本理论、协同治理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法、深度访谈法和个案研究
学位
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是农村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乡村文化振兴是党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一环,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持续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改变了传统政府垄断供给的局面,市场、社会、公民个人这些非政府的社会力量也在逐步地加入到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中去。在这一背景下,从多元治理主体参与供给的视角,研究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同提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有着重要的理论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