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民国甘南藏区为例,首先在对民国时期相关汉文文献资料进行搜集、整理的基础上做一番资料的讨论分析,并对本文相关汉文资料的使用情况作一介绍。再从拉卜楞寺僧侣制度入手,结合民国时期夏河县人口和甘南游牧部落家庭的考察,在探讨寺院僧侣制度与甘南藏区生态环境关系的基础上,分析认为历史上盛行的藏传佛教寺院僧侣制度,由于吸收了当地大批男性出家为僧,影响了男女性别的正常比例,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藏区人口的增长;同时,客观上吸收了过剩人口,减少了劳动人手,从而也减轻了人类对于藏区自然环境的压力。故而,历史上藏传佛教寺院僧侣制度的存在和运作,客观上起到了调节藏区人口、物质生活资料增长同生存环境之间趋于平衡的作用。最后从藏区生产方式与生态环境之间藏传佛教权威的介入,初步探讨其对藏区生态环境影响的力度问题。本文主要是从以下五个部分进行研究:
一、该研究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的说明。分别指明: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项目的部分研究工作是本选题产生的缘起;选取拉卜楞寺僧侣制度为研究切入点,并结合民国时期夏河县人口和甘南游牧部落家庭的考察,探讨寺院僧侣制度与甘南藏区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本选题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思路;丰富藏区历史环境变迁的研究是本研究理论意义的所在,期望本研究能为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藏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做点现实意义的贡献。
二、该研究汉文资料运用的讨论与相关研究评述。对研究中汉文资料的选择和运用情况进行举例说明和讨论,认为科学地、有选择地运用汉文资料是本文研究需要坚持的首要原则。同时,该章节还对本研究领域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研究评述,总结认为:前人所作的相关研究,一方面给本文深入探讨藏传佛教寺院僧侣制度与藏区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的材料支持和难得的思路探索;另一方面从历史上藏区人口与环境压力的角度来分析藏区历史环境问题,已有的研究尚显不够,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三、僧侣来源与藏区环境的历史地理探讨。首先从拉卜楞寺僧侣的学习年限、僧侣等级、出身来源及供养关系对拉卜楞寺僧侣制度作一剖析。然后结合1928-1945年夏河县人口及甘南藏区游牧部落相关汉文资料的考察,分析探讨民国时期拉卜楞寺僧侣制度与甘南藏区环境的关系。最后总结指出:民国时期拉卜楞寺僧侣制度的存在和运作,一方面,吸收大批当地男性出家为僧,造成当地男女性比例的失调,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甘南藏区人口的大量增长;另一方面,客观上吸收了过剩人口,减少了劳动人手,从而也减轻了甘南藏区环境的生存压力。换言之,历史时期拉卜楞寺僧侣制度,可以看做是调节甘南藏区人口、物质生活资料增长同当地环境之间平衡的一枚砝码。
四、生产方式与藏区环境之间,藏传佛教权威的介入力度的探讨。通过藏传佛教权威对民国时期该区农业、牧业以及林业要素的影响分析,初步探讨藏传佛教权威在生产方式和藏区环境之间介入的力度问题。最后总结认为,藏传佛教传统理念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合理成分,既为藏区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藏传佛教自身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尝试。
五、检讨上述各项内容的研究过程,对全文进行概括总结,指出本研究的贡献并归纳整理相关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