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适应”问题一直是管理学领域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其本质上是系统(或子系统)内两个或多个变量(因素)之间的一种对应状态(离散变量)或恰当的数量关系(连续变量),当这些变量之间存在“适应”关系或达到“适应”状态时,系统(或子系统)具有理想的绩效输出,否则系统绩效则不理想。信息技术要素是当今组织管理领域一个重要的管理变量,在组织的信息技术变革过程中,“适应”问题同样受到关注,人们关注组织加入信息技术要素后如何对组织进行再设计(重构各种管理要素)以提高组织的绩效和价值,关注如何才能生产出更加满足组织用户需要的信息技术产品和提高信息系统实施的成功率。信息技术在技术层面上是对信息进行存储、通讯、处理计算的技术,其对组织的作用可以类比于人类认知系统的部分功能,可以说信息技术本质上是扩展组织认知功能的技术。然而,在现有有关信息技术适应问题的众多研究维度中,组织认知维度的适应问题鲜有涉及。本研究将企图填补这一空白,把组织作为一个认知主体,从认知复杂的视角以熵复杂性为指标,研究组织信息技术或信息系统变革过程中组织认知与结构复杂性的适应问题。基于上述问题,本文按照以下内容展开:1、构建用于研究IT变革背景下组织认知与复杂性适应问题的复杂适应理论(第3章)。复杂适应理论包括三个有机的部分,一是关于复杂的三个世界的划分,二是由复杂、知识、技术等几个概念组成的若干个命题,三是复杂适应熵不等式。本部分首先对“复杂”概念进行剖析,分析复杂性的三要素(认知主体、认知中介和认知客体),统一对复杂概念的认识;其次,基于对复杂性的认识,提出复杂性视角下新知识观和新技术观命题,沟通复杂-知识-技术-信息系统等几个关键概念的逻辑关系。最后,基于系统控制理论中的系统必需变异度定律,提出组织系统认知层面的复杂适应熵不等式,以此作为IT变革背景下组织认知与组织结构复杂性适应关系的判断标准和进一步研究的基础。2、提出分析组织问题域认知复杂性的认知图式概念模型和基于流程-活动分析的建模方法,并设计衡量组织问题域认知复杂性的指标和计算方法(第4章,第5章)。本部分将给出以图论中“图”为表达形式,以数据库科学中“实体”、“联系”等概念做节点要素的组织问题域的认知图式概念模型;设计通过对组织问题域进行“流程-活动”分析而实施建模的方法;并以认知图式为基础,提出三个衡量组织认知复杂性的指标(静态复杂性、熵复杂性和认知负载比)。3、通过案例展示组织认知图式建模方法和复杂性指标计算,验证理论的合理性(第6章)。本部分以某一家因成功实施信息化变革而改善订单交货期的制造企业为背景,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收集,对其目标问题域信息系统实施前后进行认知图式建模、流程活动分析、静态复杂性计算、熵复杂性计算与认知负载比计算,并基于案例数据和信息系统实施前后的对比分析,解释了复杂适应理论的应用、组织认知图式建模方法和复杂性指标计算方法。本文创新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从认知复杂视角研究了信息技术变革背景下组织认知与组织结构复杂性的适应问题,明确提出了在组织层面上复杂适应性问题的理论判别标准——复杂适应熵不等式。(2)提出了由复杂、知识、技术和适应等概念及相关命题构成的复杂适应理论。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当环境发生改变时,组织需要处理的复杂性增加,需要调整自身认知结构以捕获更多的复杂性;在组织认知能力有限的前提下,组织可以通过运用知识和采纳技术来捕获更多的复杂性,知识是对复杂的简化,技术是对知识的固化;在组织认知结构发生变革的过程中,需满足复杂适应熵不等式以维持复杂处理需求与复杂处理能力间的平衡状态。(3)设计了对组织问题域的认知复杂性进行分析的认知图式概念模型和基于流程-活动分析的建模方法,并提出了衡量组织问题域认知复杂性的多个指标和计算方法,其中熵复杂指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较有特色。(4)设计了组织信息技术变革的认知负载比指标,揭示了组织与信息系统成功变革的内在规律——认知负载比递增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