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和谐发展,是个体及社会所追求的完美目标。本文以当代中国社会为时代背景,以人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性、与精神生活在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产生了许多问题之间的矛盾现象为研究起点,通过对精神生活及相关概念的界定和马克思经典著作相关理论的阐述,进而对中西方精神生活理论与实践发展进行历史梳理。然后对当代社会人的精神生活发展的特征进行总结,以及精神生活出现的各种矛盾及问题进行历史及现状分析和逻辑分析。以便揭示当代社会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现实状况图景,引导人们认识精神生活的价值、提升精神生活质量,促进个体及社会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全面发展。
本文在导论部分中交待了当代中国社会人的精神生活这一研究论题提出的缘由。对国内外精神生活研究进行综述,进而指出本文的研究意义,提出本文研究思路及方法。
本文在第一章里阐述了关于精神生活及相关概念、维度与向度,以及研究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物质与精神及理论与实践相互转化理论、人的需要理论、精神生产理论、人的异化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等是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则对中西方精神生活的理论与实践状况做了历史的分析。通过对中国传统社会人的精神生活进行研究,得出结论是儒、道、释三家思想较为稳定地构建了中国人的传统精神面貌,是几千年来中国人得以安身立命、内心和谐的思想基础。西方精神生活研究部分则以历史发展为脉络,阐述了西方自古希腊时代以来对精神生活的研究和在不同时代精神生活在人类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与角色。中西方关于精神生活的理论与实践对研究当代中国社会人的精神生活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第三章里,本文对中国社会人的精神生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包括对当代社会精神生活发展的时代背景、精神生活发展特征以及精神生活的问题研究等。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极大促进了精神生活的发展。当代中国社会精神生活呈现出主导性与个性化(多元化)相结合发展、民族性与全球化相结合发展、高雅性与大众化相结合发展、现实性与网络化相结合发展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也令人堪忧:如道德生活的缺失与功利化倾向、情感生活的疏离与冷漠化倾向、精神生活被物欲替代倾向、精神生活快感低俗化倾向、价值领域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化倾向、科技(工具)理性对精神生活负面效应以及网络领域对精神生活的负面影响等,都亟待得到重视与解决。
第四章则探讨了当代精神生活研究的新课题。研究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的精神生活、信息化条件下的精神生活、多元文化条件下的精神生活、民主法制建设条件下的精神生活。勾勒出我国精神生活在这些条件下的具体表现与状况。市场经济、信息化网络化、多元文化、民主法制建设这些条件从各个方面大大促进精神生活发展,同时也产生了难以避免的新矛盾,在发展精神生活的同时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在第五章则提出了提高精神生活质量的思路与对策。首先在思想意识上要充分认识当代社会精神文化与精神生活的价值彰显、其次在制度上要建立精神生活质量提高机制如利益与价值协调机制、激励机制。再次是在具体操作层面上探索当代社会精神生活提高方式,如坚持精神生活发展多样性与主导性相结合的方式、掌握不同层面精神生活质量提高的特点与方式、探索精神生活质量提高的大众化方式、研究网络领域精神生活的拓展方式、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等。力图从意识形态、制度、实践层面全方位着手,提高当代中国社会人的精神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