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字体设计是视觉传达专业中最重要角色之一,具有传达信息的表意性和作为视觉图形元素暨构成元素的非表意性两个层面,后者是针对前者所提出的一个对应性概念。
艺术设计中文字的非表意性概念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第一,它是不传播文字本身语义或信息的一种符号;第二,是表述、传播与文字本身语义不相关的另一种含义的文字符号;第三,它是打破了文字符号的线性叙事功能的具有明显后现代特征的设计符号。文字的非表意性是一种文字符号的解构与重塑,它分离了文字的形式和含义,使其仅成为一种象征符号,并对文字的图底关系也进行了重建,被再创造并赋予了新的内涵。
在我国,文字的非表意性艺术的渊源非常久远,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鸟虫书、蚊脚书和奇字书等,作为一种不表意的装饰艺术书体出现在我国古代的青铜兵器和铜镜上。狂草书法,则是另一种类型的文字的非表意性艺术,它的作者的表意功能在读者的视觉中被弱化,人们更关注它的非表意性的艺术形式和风格。20世纪初西方的文字的非表意性现象,主要体现在意大利产生的未来主义运动、和首先在瑞士的苏黎士发展起来的达达主义运动中,它们的作品,文字不再是表达内容的工具,而成为仅起装饰作用的视觉元素。当代的文字的非表意性的艺术设计中,我国徐冰20世纪80年代末创作的作品《析世鉴》,则是一部超乎常规思维、具有时代颠覆性的典型的代表作,它的反传统和非逻辑性对于我国当代艺术有着相当大的冲击力,是平面设计中的一个重大突破。而当构造形式独特的波斯文字被伊朗设计师重新设计,作为主要元素大量运用在平面设计中,并面向世界时,无论初衷和本意怎样,但对于国际受众来说,它们仅仅只是优美的道具符号而已,这是现代平面设计中文字的非表意性设计的另一个重要典范。尤为突出的是,徐冰的《析世鉴》和伊朗艺术设计中的波斯文字,还出现了群体化的文字的非表意性设计,所形成的气势和氛围,是单个的文字符号远远无法比拟的。
文字的非表意性设计形成的主要原因:一是科技环境变革所带来的影响,不断更新的计算机技术,成为平面设计的主要工具,开创了新的创意平台;二是反信息心理机制的冲击,互联网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使人们的大脑和视觉感官容易疲劳和反应迟顿,打破正常秩序的、反传统的文字的非表意性设计,更易吸引人们的眼球;三是为了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必须不断追求新的设计语言;四是后现代主义思潮促进了文字的非表意性设计,使其具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非逻辑、非文本、非线性表现手法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