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职人员受贿行为预防机制实证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yleeDak_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分析公职人员受贿的原因及其预防。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一是通过建立数理模型从理论上分析受贿的原因;二是通过构建受贿行为影响因素模型把理论原因进行具体化,然后进行验证,并根据验证结果对模型进行修正;三是提出了有针对性受贿行为预防机制。  第一章主要以诚实型、策略型公职人员为假定,沿用传统的委托代理机制,构建了受贿原因的数理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讨论,得出了以下结论:受贿对整体经济绩效的影响随时间而变化,在起初阶段受贿会增加绩效,达到某个阀值后又会降低绩效。然后根据文献资料和司法经验,本文建立了公职人员受贿影响因素模型。  第二章主要是对监狱服刑的受贿人员收集的数据,采用统计分析、统计比对和二项选择logit模型对受贿行为影响因素模型进行了验证,并根据验证结果对模型进行了修正。验证结果表明,公职人员的认知取向、相对工资收入、工作压力、规范意识、人际交往结构、行为归因类型等对受贿行为有显著的影响。  第三章主要根据受贿行为影响因素模型中确定的影响因素,提出了预防策略,构建了公职人员受贿行为预防机制。该机制分为预防理念和机制安排二个部分。然后针对受贿行为影响因素模型的验证结果,提出了能够调控影响因素的、有针对性的政策工具,包括教育、激励、保障、惩戒、竞争和阻断等六个方面。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有以几个方面:  第一、研究对象的创新。把受贿犯罪服刑的原公职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设计专门的调查问卷,收集了与受贿行为有关的第一手资料。  第二、受贿原因的数理模型分析表明,受贿对整体经济绩效的影响随时间而变化,在起初阶段受贿会增加绩效,达到某个阀值后又会降低绩效。  第三、通过对染病样本的统计分析,发现文化程度对受贿行为有延迟效应,即染病样本中文化程度较高者从认识行贿人到第一次收受其贿赂之间的时间间隔比文化程度较低者更长,表现出时间上的延迟。同时还发现,权力对受贿行为有催化效应,表现为染病样本中权力越大者,受贿金额越大,他们从认识行贿人到初次受贿时间间隔越短。  第四、得出了受贿行为是习得的结论。通过解读公职人员受贿行为影响因素模型,本文认为,受贿行为是各影响因素之间互动的结果,表现为一个学习的过程。  第五、公职人员受贿行为影响因素模型的验证结果表明,工作压力和行为归因类型对受贿行为有影响,本文对工作压力和行为归因类型对受贿行为的影响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阐述了其的内在逻辑。
其他文献
本文分别从模式搜索法和模型分析法两个角度对连锁故障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和介绍,并综述了近年来对电力系统连锁故障的一些研究成果.指出要从电网规划设计、运行控制等多方面
高校与学生间因高校规范学生性行为的规则及处分产生了若干纠纷,本文以高校的自主管理权及其范围和合法性合理性为基点,探讨了这一问题。高校的自主管理权基于法律授权,但授权的范围并未明确。高校被视为因国家授权而行使教育权,依权利本位应对其适用义务推定优先原则,对学生适用权利推定优先原则,依此而观,高校无正当权力干涉学生性行为。然而,高校作为教育机构,其承担的教书育人的职责赋予其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准之
如何使电视经济新闻更有可视性,是长期以来电视经济宣传工作者努力探索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认为,央视财经频道《生财有道》栏目在经济新闻经验性报道方面没有走传统之路,而
特种作业操作证制度于国、于民、于企、于己,都是一个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好制度,理应得到各方主动自觉地遵守.但现实境况的尴尬在于,“假证”问题在企业用工中仍有存在,不仅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