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蓝光、近红外波长两种自发荧光的临床观察及与黄斑区视网膜微结构改变相关性的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ariz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应用共焦激光扫描检眼镜(confocal scanning laser ophthalmoscope,CSLO)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进行玻璃体切除、吲哚菁绿辅助内界膜剥除联合眼内12%C3F8(perfluoropropane,全氟丙烷)填充术后不同时间段黄斑区蓝光自发荧光(blue light fundus autofluorescence,BL-FAF,激发光488nm,滤光片>500 nm)和近红外波长自发荧光(near-infrared fundus autof1uorescence,NIR-FAF,激发光787nm,滤光片>800 nm)的图像特征并探索其规律性。2应用激光共焦扫描检眼镜联合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对比观察蓝光自发荧光和近红外波长自发荧光图像与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不同时间段视功能、黄斑区视网膜微结构、闭合形态的相关性,为临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1研究对象:观察2012年2月至2015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诊断为特发性黄斑裂孔且已行三通道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吲哚菁绿辅助内界膜剥除联合眼内气体填充术114例患者的116只眼。收集其中定期规律随访近红外自发荧光者共33只眼,定期规律随访蓝光自发荧光者共71只眼进行本项研究。2研究内容:术前眼部检查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裂隙灯显微镜(slit-lamp biomicroscopy)、双目间接眼底镜、SD-OCT,记录术前裂孔直径。术后眼部检查包括于术后1、3、6个月行BCVA、眼压、SD-OCT、眼底照相、蓝光自发荧光和近红外波长自发荧光检查,记录BCVA、光感受器层缺失直径、外界膜缺失直径、蓝光自发荧光图像、近红外波长自发荧光图像及黄斑裂孔的闭合形态。分析各数据之间是否存在一定关系。结果:1蓝光自发荧光1.1术后蓝光自发荧光发生率:术后1、3、6个月分别是49.30%、76.06%、78.87%,经统计分析,认为总体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0<0.05),两两结果比较显示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术后1个月与术后6个月蓝光自发荧光发生率均有统计学差异,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2蓝光自发荧光发生率与术前裂孔直径:术后1、3、6个月时术前裂孔直径≥500μm组中蓝光自发荧光发生率分别为62.50%、81.25%、84.38%,术后1、3、6个月时术前裂孔直径<500μm组中发生率分别为38.46%、71.79%、74.36%,经统计学检验,术后1个月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44<0.05);术后3、6个月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3=0.353>0.05;P6=0.304>0.05);随时间的延长,两组间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1.3蓝光自发荧光与BCVA:术后1个月log MAR与蓝光自发荧光发生情况存在正相关关系(r=0.320,P=0.006<0.05),即术后1个月BCVA与蓝光自发荧光发生情况存在负相关关系;术后3、6个月log MAR与蓝光自发荧光发生情况不存在相关关系(r3=0.227,P3=0.057>0.05;r6=0.191,P6=0.111>0.05),即术后3、6个月BCVA与蓝光自发荧光发生情况不存在相关关系。1.4蓝光自发荧光与黄斑中心凹厚度:术后1、3、6个月黄斑中心凹厚度与蓝光自发荧光发生情况存在负相关关系,(r1=-0.465,P1=0.000<0.05;r3=-0.464,P3=0.000<0.05;r6=-0.409,P6=0.000<0.05)。1.5蓝光自发荧光与ELM缺失直径:术后1个月ELM缺失直径与蓝光自发荧光发生情况存在正相关关系(r=0.379,P=0.001<0.05);术后3、6个月ELM缺失直径与蓝光自发荧光发生情况不存在相关关系(r3=0.082,P3=0.498>0.05;r6=0.119,P6=0.097>0.05)。1.6蓝光自发荧光与IS/OS缺失直径:术后1个月IS/OS缺失直径与蓝光自发荧光发生情况存在正相关关系(r=0.252,P=0.034<0.05);术后3、6个月IS/OS缺失直径与蓝光自发荧光发生情况不存在相关关系(r3=0.122,P3=0.312>0.05;r6=0.081,P6=0.259>0.05)。1.7蓝光自发荧光与裂孔闭合形态:术后1、3、6个月裂孔闭合形态与蓝光自发荧光发生情况无相关关系(r1=-0.090,P1=0.456>0.05;r3=0.159,P3=0.185>0.05;r6=0.205,P6=0.086>0.05)。2近红外波长自发荧光2.1术后近红外波长自发荧光发生率:术后1、3、6个月分别是75.76%、78.79%、81.82%,经统计分析,认为总体间无统计学差异(P=0.834>0.05)。2.2近红外波长自发荧光与BCVA:术后1、3、6个月BCVA与近红外波长自发荧光发生情况无相关关系(r1=0.299,P1=0.091>0.05;r3=0.189,P3=0.292>0.05;r6=0.088,P6=0.627>0.05)。2.3近红外波长自发荧光与ELM缺失直径:术后1个月ELM缺失直径与近红外自发荧光发生情况存在正相关关系(r=0.460,P=0.007<0.05);术后3、6个月ELM缺失直径与近红外波长自发荧光发生情况无相关关系(r3=0.335,P3=0.057>0.05;r6=0.284,P6=0.109>0.05)。2.4近红外波长自发荧光与IS/OS缺失直径:术后1个月IS/OS缺失直径与近红外波长自发荧光发生情况存在正相关关系(r=0.371,P=0.033<0.05);术后3、6个月IS/OS缺失直径与近红外波长自发荧光发生情况无相关关系(r3=0.004,P3=0.983>0.05;r6=0.224,P6=0.210>0.05)。2.5术后近红外波长自发荧光发生的图像特征表现为黄斑中心凹处呈点片状强荧光(发生率为75%);黄斑中心凹旁呈现一类圆形低荧光或无荧光区域,此区域半径约为1.5PD大小,且随着术后时间的增加,该区域边界越发清晰(发生率为54%);视盘处呈强荧光(发生率为84%);沿大血管管壁可见强荧光(发生率为72%)。结论:1眼底自发荧光可以作为评估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预后的检查手段。2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1个月蓝光自发荧光的发生与黄斑区视功能、外界膜及IS/OS层修复不佳有相关性。3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1个月近红外波长自发的荧光发生与外界膜及IS/OS修复不佳有相关性。4总结提出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近红外波长自发荧光的特征表现。
其他文献
在煤矿伤亡事故中,顶板事故占很大比重,因此,想要减少事故,降低伤亡事故率,除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安全生产方针外,加强顶板管理,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近几年来,正阳煤矿通
在现代神经外科治疗取得长足发展的今天,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研究和治疗却相对滞后。由于脑组织本身无痛觉,因此以往多数临床医生认为神经外科颅骨切开术是相对无痛的手
1974年以来,采用优良基因结合体(F3)与优良品种进行阶梯杂交育种模式,聚物种、地理与生态远缘的12个国内外知名品种(系)的亲缘,经15年杂交选育,于1989年稳定成系(89-311),1995年进入全国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长江流
冶金部围岩稳定性分级座谈会,于1983年3月7日至10日在沈阳东北工学院召开。会上,东北工学院采矿系介绍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强度与位移指标相并行的分级方法,提出报告6篇。
正在动工兴建的年生产能力105万吨的松藻矿务局金鸡岩选煤厂,是由电力部门投资建设的,以降低硫分为目的洗选动力煤的选煤厂,是重庆电厂扩建的配套工程。由于四川省煤炭资源
各矿井采用的密闭采空区的方法和装置,主要是往采空区充填一种能抵制或消除漏风的惰性物质。各矿采用全部充填法充填回采工作面采空区的仅有5~10个采区。在120个回采工作面从
充分利用高频电能集肤效应的优势,焊接煤矿专用钻头,有利于产品质量、劳动效率的提高和劳动条件的改善。我们应用了这项新技术,在枣庄矿务局各煤矿使用,一年内共焊接电煤钻
随着采掘机械化的发展,采区运输能力要求得到相应的提高。目前,我国一些主要煤矿,在采区运输系统中,已由用刮板输送机运输,发展到开始用胶带输送机运输。根据用SPJ—800型胶
目前,选矿厂使用的20米~2内滤式真空过滤机的滤布更换,一直沿用麻绳压滤布的方法。每次更换滤布需5~6个检修工,用两个工班的时间,而且劳动强度很大,稍不注意,还会将新滤布砸
吕家坨矿选煤厂角锥沉淀池底流用泵泵到煤泥筛进行煤泥回收。脱水煤泥筛共有两台,其入料管原来是用两个阀门控制,由于煤泥阻塞,经常造成开、关阀门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