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脑血管疾病,随着神经外科手术和影像技术的发展,多可通过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获得治愈,但SAH伴发的脑损伤却可以使17%~49%的患者致死或致残,是目前制约破裂动脉瘤治疗疗效的关键环节及研究热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存在脑血流量下降、脑缺血、氧利用下降甚至局部脑梗死的表现,颅内血管痉挛曾被认为是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主要原因,但前瞻性的临床研究提示改善血管痉挛并不能显著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预后,这提示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主要血管床可能不是大血管而有可能是微循环。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磺酰脲受体1(Sulfonylurea receptor l,Surl)相关的瞬态受体电位的褪黑素4(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melastatin 4,Trpm4)通道表达大量增加,它通过增强兴奋性毒性、内皮细胞坏死和血栓炎症等多种途径加重微血管痉挛,引起微循环障碍。磺酰脲类药物格列本脲它通过抑制胰岛β细胞中的KATP相关的Surl-Kir6.2通道发挥降糖作用已有40余年历史。过去的5年内,缺血性卒中的动物病理研究和临床实验都已证实格列本脲可以抑制Surl-Trpm4通道的表达从而减少梗死体积、减少神经元凋亡和出血转化而发挥多效保护作用。本研究借助激光散斑成像技术对格列本脲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对脑感觉皮层微循环及体感刺激下血流响应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本课题实验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小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脑感觉皮层微循环及体感刺激下血流响应改变的研究目的:借助激光散斑成像技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缺血性脑损伤与脑微循环的关联进行初步认证,为评估格列本脲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疗效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盐水组,SAH组,将小鼠右侧感觉皮层区域的颅骨小心打磨至半透明,形成透光性的大小约2X2平方毫米颅骨观察窗。视交叉前池注血法构建小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模后12h,加西亚量表完成对小鼠神经功能评分。激光散斑成像技术完成感觉皮层静息血流数据和前爪电刺激下血流响应数据采集。将得出的感觉皮层血流速度和响应曲线下面积与神经功能评分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AH组神经功能评分更低较盐水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SAH组感觉皮层血流速度下降较盐水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小鼠前爪电刺激后随时间出现观察体感功能区域的局限性血流增加改变。SAH组血流响应变化幅度更小较盐水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SAH血流响应达峰时间延迟较盐水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SAH血流响应曲线下面积更小较盐水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感觉皮层血流速度的大小与神经功能评分呈正相关(r=0.9173,p<0.0001)。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体感刺激下感觉皮层血流面积的大小与神经功能评分呈正相关(r=0.5951,p<0.05)。结论:小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感觉皮层微循环和体感刺激下血流响应障碍密切相关。第二部分:格列本脲治疗小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感觉皮层微循环和功能激活下血流响应的研究实验研究1格列本脲疗效评估的实验研究目的:探讨格列本脲是否具有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感觉皮层微循环和功能激活下血流响应的疗效。方法:实验分为媒介组和格列本脲组,SAH模型诱导后5分钟内,以25ug/kg的剂量腹腔注射治疗。模后12h分别行小鼠神经功能和感觉皮层血流速度和体感刺激下感觉皮层血流响应数据的采集。结果:格列本脲组神经功能评分更高较媒介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格列本脲组的感觉皮层血流速度更快较媒介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格列本脲组的感觉皮层血流响应幅度更大较盐水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流响应达峰时间缩短较盐水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流响应曲线下面积更大较盐水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格列本脲可以通过改善小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感觉皮层微循环和体感刺激下血流响应进而提高神经功能评分。实验研究2格列本脲给药剂量的实验研究目的:探讨格列本脲改善小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皮层微循环的疗效是否与剂量相关。方法:实验分为单次给药组和多次给药组,单次给药组在SAH模型诱导后5分钟内以25ug/kg的剂量腹腔给药,多次给药组在SAH模型诱导后5分钟,12h,24h分别以25ug/kg的剂量腹腔给药,两组分别在建模后48h行神经功能和感觉皮层微循环数据的采集。结果:多次给药组的神经功能评分与单次给药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次给药组感觉皮层血流速度与单次给药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次给药组感觉皮层血流响应幅度与单次给药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次给药组感觉皮层血流响应达峰时间与单次给药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次给药组感觉皮层血流响应曲线下面积与单次给药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格列本脲的疗效与剂量无显著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