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经济系统实际上从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生态约束是一直存在的,但是只有当生产力水平足够发达,从而使人类活动对自然世界的影响达到某个界限之时,生态经济才会进入研究视域。本文立足政治经济学,坚持的基本观点是唯物史观,使用的基本方法是唯物辩证法。本文全篇沿着什么是生态经济-为什么要发展生态经济-怎样发展生态经济的思路展开论述。文中对生态经济内涵的界定与特征的探索是创新之处,也是本文的核心和精华,后文是在此基础上的合理延伸。文章的第一、第二部分是理论基础。通过对生态经济相关理论的综合考察,本文得出了生态经济的一般含义:生态经济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是在保证生态系统稳定、良性运转的条件下,实现持续、稳定、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实现社会福利的不断增长,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人与自然的协同发展要求两者的真正平等,而这又必须首先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因此生态经济是与未来社会相适应的经济形式,现在的生态经济只能说是“初级阶段的”。本文借助“认知冲突”理论解释了生态经济良性循环的机理,并提出了现阶段通过建立“第一推动力”发展生态经济的可能性。此时的生态经济范畴还只是一般抽象,没有实在特征。本文从整体主义的视角、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发展了它的四个本质特征:生态优化与经济增长的统一、部分性与整体性的统一、地域性与国际性的统一以及现时性与历史性的统一。文章的第三部分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对我国生态经济发展情况做了定量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我国生态需求总量巨大、结构失衡,生态效率低下,阻碍我国发展生态经济的直接障碍是传统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同样借助“认知冲突”理论解释了传统发展模式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消极反作用,以及路径依赖的形成机理。虽然通过定量分析得出了一些直接结论,但本文关注的是决定生态经济发展的根本性因素,因此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第四部分,从生态经济的本质特征出发推导出制度因素、国际因素和历史因素;在第五部分中,与之相对应的,指明了我国发展生态经济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