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动态应力触发是指随大地震快速破裂激发的地震波(主要是面波)传播到某些地区而引发的活动。自1992年Landers7.3级地震在美国西部许多地区观测到动态应力触发的地震活动后,远震动态应力触发研究得到国际地震学界的普遍关注。大量研究表明,远震可以在板块边界和地热或者火山活跃的地区触发地震活动,有些研究也在地震活动性相对弱的大陆地区观测到远震触发的地震活动。在北京房山的牛口峪附近地区也多次观测到数千公里外的远震面波即时触发的地震活动现象,但对于背景活动水平较低的北京房山地区为何会不断出现远震动态触发活动的原因仍不甚清楚。国际上用于解释远震动态触发的主要机制,即动态应力直接引发地震破裂和动态应力通过激发地下流体活动或者引发形变而导致地震,仍难以解释所有观测到的远震动态触发活动的现象。动态触发研究虽然已取得很大进展,但目前仍处在观测积累和理论模拟研究相结合的过程中。本研究采用多台联合分析和β统计分析方法检测远震触发地震活动的流程,基于首都圈地区数字测震台网和部分流动地震台的观测资料,对2010年2月27日智利Mw8.8地震面波在北京地区产生的远场动态触发活动进行了研究讨论。研究发现在智利地震面波通过北京牛口峪附近地区时,有多个小震事件被触发,但之后环球传播的面波再次抵达该地区时并没有触发明显的地震活动,而在智利地震前10个小时发生的琉球Mw7.0地震也没有触发地震活动的迹象。本研究对2001年至2012年在牛口峪附近地区观测到的远震动态触发小震事件波形,以统一原则重新读取震相到时,并利用Hypoinverse-2000程序得到约束改善的重新定位结果,表明动态触发事件都发生在房山岩体附近,尤其集中在岩体西边的韧性剪切带中。触发小震活动的远震事件在研究区的最大动态应力变化从7KPa到130KPa不等,结合2001年至2012年研究区区域地震台网给出的背景地震活动目录,分析表明应力加载是触发地震活动的重要因素,但牛口峪地区的特殊构造环境特征和相对有利的地震面波入射方向对触发活动的也有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