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主要病理基础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如: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病等,较为常见,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迄今为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所以,有关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机制及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肌缺血性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成为了大家关注的重点之一。人们普遍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经历了脂质斑块、纤维斑块和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其继发于斑块出血、斑块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主要病理基础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如: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病等,较为常见,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迄今为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所以,有关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机制及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肌缺血性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成为了大家关注的重点之一。人们普遍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经历了脂质斑块、纤维斑块和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其继发于斑块出血、斑块破裂、血栓形成、钙化等变化。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壁对外部损伤的非正常反应,并具有慢性炎性疾病的特征。目前,动脉粥样硬化的致病因素繁多,涉及到多个致病机制,炎症反应有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各发病机制的枢纽。IQ结构域GTP酶激活蛋白1(IQ motif containing GTPase activating proteins1,IQGAP1)是一种支架蛋白,在多种疾病中,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均显著高表达。另有研究表明miR-124(micro RNA 124)在动脉粥样硬化病人中呈现低表达。而生物信息学则提示IQGAP1是miR-124的一个潜在靶点。所以本课题以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分泌的炎症因子为重点,深入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目的:研究IQGAP1和miR-124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对血管内皮细胞活化的调控作用。研究方法:1.通过Target Scan Human数据库检索micro RNA 124的调控靶标;然后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Dual 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DR)验证miR-124能否直接与其靶标结合;2.体外培养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uman Coronary Artery Endothelial Cells,HCAEC),使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刺激正常的HCAEC 24h,建立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确定造模成功;3.体外培养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通过脂质体转染miR-124 mimics和inhibitor,继续培养细胞,构建miR-124过表达与沉默模型。提取内皮细胞的总RNA和总蛋白,使用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 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下游的IQGAP1以及炎症相关蛋白TNF-α,IL-6和IL-1β的表达水平;转染p EGFP-C2-IQGAP1和p EGFP-C2-NC,构建IQGAP1过表达和沉默模型,并检测炎症相关蛋白。4.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miR-124过表达组和沉默组内皮细胞的凋亡情况及细胞周期进程;5.体外培养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通过脂质体转染IQGAP1 mimics和inhibitor,继续培养细胞,构建IQGAP1沉默与过表达模型;6.流式细胞仪检测IQGAP1过表达组和沉默组内皮细胞的凋亡情况及细胞周期进程,并进行Western blot检测下游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1β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1.通过Target Scan Human数据库检索到miR-124能够作用于IQGAP1 m RNA的3’-UTR的非编码区,且荧光素酶报告结果证实IQGAP1是miR-124的直接靶标;2.相比于对照组,模型组内皮细胞在显微镜下明显活性降低;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模型组的IQGAP1表达明显升高(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3.与miR-124沉默组相比,过表达组的IQGAP1 m RNA水平明显低于沉默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TNF-α,IL-6和IL-1β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两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流式细胞仪结果表明过表达组显著促进HCAEC的凋亡,阻滞了细胞周期;4.与IQGAP1沉默组相比,过表达组的下游炎症因子的表达都显著升高,(P<0.01),有统计学意义;流式细胞仪结果表明沉默组显著促进HCAEC的凋亡,阻滞了细胞周期。结论:1.IQGAP1能够促进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中炎症因子的分泌,促进细胞周期进程,减少凋亡;2.miR-124能够抑制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中炎症因子的分泌,抑制细胞周期进行,促进凋亡;3.miR-124通过靶向抑制IQGAP1从而抑制冠状动脉内皮细胞活化,起到了抗炎的作用。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1.探索外周血环状RNA在冠状动脉钙化患者中的差异表达及其诊断价值研究;2.探索环状RNA:mmu-Pex13-0003、mmu-Galk2-0007在小鼠动脉钙化形成中的表达。研究方法1.高通量微阵列芯片分析三组钙化与非钙化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circRNAs差异表达谱;2.由于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筛选可作为冠状动脉钙化(CAC)诊断的生物标志物,所以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钙化组表达上调的cir
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老年常见疾病,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由于许多国家吸烟人数的增加和人口老龄化,COPD的发病率仍可能会增加。近年来,通过对COPD的深入研究,逐渐意识到其不仅累及肺脏,还是一种系统性疾病,并可伴有多种合并症,其中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COPD的主要合并症之一。COPD
背景与目的: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主要并发症之一,最后常常发展为终末期肾病。最新的流行病学数据表明,由DN导致的终末期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造成个人家庭和社会巨大的经济负担。在DN的发展过程中,慢性炎症被认为是其关键因素。由于目前对于DN的治疗仍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和关键靶点,寻找新型的更有效的DN治疗药物有重要意义。肌肽(L-Carnosine),它是由一种具有多生物活性的二肽,是由
目的比较目标导向液体治疗下晶体液与胶体液容量复苏对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辅助的肝切除术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肝切除术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晶体容量复苏组(G1组,n=42例)与胶体容量复苏组(G2组,n=44例),两组患者在切肝前均采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两组患者桡动脉穿刺置管后连接MostC are血流动力学监测仪,监测每搏量变异度(SVV,stroke volu
研究背景及目的:作为占据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前列的恶性肿瘤,胃癌的存在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制约着社会的发展。鉴于经济发展和医疗水平的差异,大多数病例在疾病进展的中晚期才能得以确诊,错过了外科手术的最佳时机,且手术治疗后的恢复情况较差,手术之后的五年总体生存率不超过百分之三十。目前对于中晚期胃癌多以化学药物治疗为主,但是现有的化疗药物多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及较高的耐药性,故而寻找新的替代药物变得至关
背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的阻塞或狭窄,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的一种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是其最严重的不良后果。在心肌梗死期间,在梗死区域与非梗死区域除坏死外,还会出现大量的细胞凋亡,严重影响心脏功能,因此抑制梗死后心肌细胞的凋亡对心脏功能的改善至关重要。凋亡被认为是各种生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人体的稳态具有重要意义。通常情况下细胞的凋亡
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其患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是全球第四大死因。其特征是不可逆的气流阻塞和异常的肺部炎症,通常与吸烟有关。COPD最主要的病理生理机制就是人体对吸烟等有害气体造成的慢性气道炎症。香烟烟雾(cigarette smoke,CS)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参与了COP
目的:体外培养建立脂多糖(LPS)攻击小鼠肺上皮细胞(MLE-12),模拟内毒素诱导小鼠肺损伤,用共培养法探索MYDGF、BMSCs是否能有效地减轻LPS对小鼠肺上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并在气管暴露直视下注射LPS建立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进一步研究尾静脉注射髓源性生长因子(myeloid-derived growth factor,MYDGF)、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由"1个中心城,9个新城,60个左右新市镇,600个左右中心村"组成的上海"1966"城乡规划体系,使上海的城市规划由城镇向农村地区延伸。
研究背景:结肠腺癌(Colon Adenocarcinoma)是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通常发生在左侧结肠。根据WH0 2018的年度报告,全世界约有180万结肠癌患者,并且在2018年就有881,000人死于该疾病。在结肠腺癌的患病因素中,高脂和低纤维素饮食能影响结肠腺癌的发病率,除了饮食对结肠腺癌的影响,糖酵解相关过程在结肠腺癌的恶性进展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癌症需要糖酵解过程为其提供能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