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荆州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所在地,其境内留下许多故楚遗迹,更滋养出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楚地文学。荆州自古就是陆路与水路的重要交通枢纽,在三国时期更是兵家必争之地。后世广为流传的三国故事中总少不了荆州的身影。唐代荆州诗因吸取了荆州文化丰富的养分,因而具有独具一格的特色与魅力。笔者通过梳理文献、检索《全唐诗》,整理出五百余首唐代荆州诗,并利用文学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对所搜集诗作进行了系统性研究。论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是依据史料论述荆州的行政区域沿革、历史地位及其文化沉淀。长久以来,荆州的交通枢纽地位始终未变。楚文化、三国文化在这里沉淀,形成了荆州一地复杂而深厚的地域文化。第二章按照历史发展顺序分析唐代荆州诗的嬗变及其成因。初盛唐时期由于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关中地区,大量人才集聚长安,导致荆州诗数量十分有限,未能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中唐时期随着荆南地区经济发展,地方幕府对人才的吸引力增强,加之长安、洛阳等北方大都市的影响力有逐渐减弱的趋势,此时期的荆州诗数量、题材都出现了明显的增加、变化。晚唐时期,由于唐王朝统治日渐衰微,农民起义与藩镇割据情况愈演愈烈,此时期出于战乱、避祸、求仕等因由而行经、聚集于荆州的文人士子数量达到最多,且荆州诗的数量也达到峰值。第三章分析唐代荆州诗的主题类型。将诗作分为酬唱、赠别、山水、述怀、风物、风俗、怀古几大主题类型,分别进行品鉴赏析。荆州为交通要驿,所以行经此地的文人留下了许多羁旅行役、赠答惜别和思乡怀人的诗作。荆州长期设荆南幕府,来此入幕任职的士子,也留下许多言志、咏物、描绘山水风物的诗作。荆州因其曲折的历史,也使得荆州诗中存有大量以咏怀楚国历史及三国往事为主题的诗作。第四章揭示唐代荆州诗的审美特质,从审美主体的共同特征、典型意象及其审美价值以及情感内蕴的趋同性三方面阐释唐代荆州诗的审美特质。唐代荆州诗的作者多为仕途不得意的文士,其创作心理带有相似性。诗中常见的典型意象如江河意象、雨意象、“渔父”意象也都蕴含着悲情落寞的情感。故唐代荆州诗呈现出略带伤感的审美特质。第五章选取了存诗数量较大的本土诗人——戎昱,以及寓居荆州时间最长的诗僧——齐己作为个案研究。通过探究戎昱在其家乡诗、异乡诗、赠别怀人诗、陈情抒怀诗、纪实记事诗创作中所显示出的水域情结,揭示荆州文化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力;通过对齐己晚年寓居荆州时所作诗歌的梳理品鉴,阐明其诗所呈现的“苦吟”、禅意与儒家用世精神相结合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