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64-MSCT评价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能力:与CAG的比较目的:评价冠状动脉CT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CTA)显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敏感度、特异度,并与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 CAG)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2年5月到我院行CTA检查,并经随后的CAG证实的一支或以上冠状动脉完全闭塞(100%狭窄)和次全闭塞(95-99%狭窄)患者,冠脉侧支循环的血流分级采用Rentrop的分级方法,侧支循环评价由1名有7年心血管介入诊断和治疗经验的心内科医师选择最佳的体位与影像进行评估。入组患者的CTA图像由2名4年以上CTA诊断经验的放射科医师盲法评估,两位医师根据心脏诊断经验和对CTA的横断面影像、MPR、CPR和VR进行综合判断,最终结果由二人商量产生,事先均不知道CAG评估结果,最终评价CTA检查对侧支循环的易误、漏诊情况。结果:冠状动脉闭塞或次全闭塞患者共58人,24例患者CTA发现有一支或以上侧支循环(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 CCC)建立,27例患者CAG发现有一支或以上CCC建立,以CAG为金标准,MSCTA发现CCC的敏感性为88.9%(24/27),特异性为91.2%(31/34)。CTA漏诊的14处均为CAG-1级,CTA误诊的12处包括CAG-1级1处、CAG-2级8处,CAG-3级3处。结论:MSCT可较好地评价冠状动脉闭塞病变和侧支循环。二、宝石能谱CT显示支架内腔及再狭窄的能力—体模初步实验目的:研究宝石能谱CT显示离体支架内腔的优势,以及显示不同再狭窄程度支架模型的能力。方法:6枚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Excel),规格均为2.75x18mm,球囊在体外用不同的压力分别扩张成直径2.75mm、3.0mm、3.5mm的支架各两枚,分为A、B、C三组,每枚支架分别建立0%、30%、50%、70%、80%的狭窄模型,置入模拟冠状动脉内,注入含碘对比剂后密封,置入水箱内,利用GSI模式扫描,重建其40-140keV单能量图像、碘基图、水基图和混合能量图像,分析支架内腔显示率和狭窄诊断准确率。结果:140keV单能量图像和水基图显示支架伪影最少,支架内腔显示率高,但水基图支架内腔分辨率低,不适合观察再狭窄。原子序数分析可较清楚分辨支架内斑块和伪影。50-60keV单能量图像对显示支架内腔混合斑块具有较好的图像质量,诊断无、轻度、中度、重度狭窄的准确率较混合能量图像分别提高16.67%、33.33%、16.66%、16.67%。结论:140keV单能量图像和水基图适合显示支架结构,50-60keV单能量图像适合诊断支架内腔再狭窄,能谱物质分析图像有助于区分支架内斑块和伪影,为冠状动脉支架的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第二节冠状动脉支架内腔的可视度:GE HDCT与GE VCT的比较目的:评价GE Discovery CT750HDCT(简称GE HDCT)显示冠状动脉支架内腔的能力,并与GE LightSpeed VCT(简称GE VCT)进行比较。方法:52例患者(85个支架),术后6个月后进行VCT评估,一年后又行HDCT随访,扫描前严格训练患者的呼吸,以免因呼吸伪影而影响重建图像的质量。扫描范围自气管隆突水平至心脏膈面下2cm,扫描方向为足头向。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方式,获得图像信息进行多平面重建、VR重建。分别测量支架内径、支架内CT值和支架前、后血管节段的CT值,以支架内径与支架两端正常管径平均值的比值为支架内腔显示率,HU支架中心处的CT值与HU(支架近段正常血管CT值+支架远段正常血管CT值)/2的差值(HU)作为支架内腔CT值的上升值,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DCT支架内腔的显示率明显高于VCT(分别为69.0%和42.9%,P<0.01)。支架内腔CT值的上升值分别为15.2HU和54.2HU (P<0.01)。HDCT和VCT显示的图像质量评分≥3分(符合诊断要求)的个数分别为73个、45个,P值<0.01。<3分(不符合诊断要求)的支架分别为12个、40个,表明HDCT所获得的支架图像质量优于VCT,影响前者显示支架内腔的因素与后者基本相同,但影响程度明显低于后者。结论:由于空间分辨率的提高、重建算法的改进以及有效抑制线束硬化伪影,HDCT较VCT提高了支架内腔的可视度,能更准确评价支架通畅度和有否再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