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歧北凹陷位于黄骅坳陷中央,为北西向倾斜的半地堑,其西北边界主要为北大港潜山带南缘一系列断层构成的断裂带所控制。该断裂带至少包含四组断裂,分别为港西断层、港东断层、唐家河断层和联接断层。断裂带演化自中生界的逆冲断裂系,其后经历了晚白垩世的构造反转运动,成为控制歧北凹陷的控凹正断裂,并控制了新生界同裂陷期地层的形成,具有复杂的演化历史。借助覆盖全研究区的三维地震资料并结合地震地层中具有可供识别的反射特征,本文得以重建了沙河街组同裂陷期断裂带的生长演化历史。通过对断裂带位移-距离(D-L)曲线、盆内高地和沙河街组内部次级单元的地震时间等厚度图的分析,本文揭示控凹断裂带的演化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裂陷期的早期阶段(Es33),也是各单断层活动最为强烈的阶段,此时它们各按单断层的形式活动;(2)单断层(港西断层、港东断层)的相互作用阶段(软联接阶段),在单断层之间形成一转换斜坡,其上可见小的、不连续的联接断层系,该转换斜坡控制了Es31+2次级地层单元的沉积;(3)Es2同裂陷期,断裂带的活动微弱,但原先的港西断层、港东断层进行了初步联接;(4)由于沙一段时期(Es1)断裂带复活,港西断层、港东断层彻底硬联接为统一的大断裂,而转换斜坡遭受破坏,同时发现断裂带的沉积中心由西向东转移。受唐家河断层向西生长的影响,港东断层东段生长受到抑制,加上其西段与港西断层叠覆,致使断层位移集中于中段。地震高振幅反映结合钻孔的约束显示断裂带边缘地区有砂体的存在。该砂体的沉积物质来源为断裂带北部的断层下盘遭受剥蚀汇聚成汇水区并通过形成的转换斜坡而进入盆地。本文利用重矿物资料并结合地震相的前积结构进行物源分析,结果证实了以上分析。由于断层硬联接,转换斜坡受到破坏,物源水系也因此隔断,联接断层的下盘抬升遭受剥蚀。本文对断控朵体和转换斜坡控制下的朵体进行了特征和控制机理上的比较。由于断层端部的上盘沉降速率较断层中部小,加上充足的沉积物供给,可容空间的增加总是低于沉积物的供给效率,这使得砂体的垂向叠置主要由进积的准层序组组成,且其前积层的倾角小,这些都决定了砂体的前积距离较远,砂体的分布范围较广。同时,在海(湖)平面快速下降时期,其下降速率易超过构造沉降速率,因而易于导致暴露面的形成。相反,转换斜坡破坏后受主断层控制,由于沉积物源的供给速率小,构造沉降速率较大,海平面的上升速率容易超过沉积物的供给速率,使得朵体垂向上以废弃朵体的加积型准层序组为主,砂体前积层倾角较大,前积距离较短,砂体分布范围有限,垂向上这种朵体间多以湖泛面为界。以上的分析说明断陷盆地断层的生长和联接过程控制了可容空间的产生和沉积物的供给。最后本文建立了转换斜坡型构造调节带的控砂模式,同时指出在研究区,次级地层单元Es31+2是勘探的有利地层单元。本文的研究说明,在重建了正断裂带的基础上,构造-地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该研究有利于进一步约束断层演化和储层预测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