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模式创新已经纳入我国国家创新体系,成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的战略举措。同样的创意或技术经由两个不同的商业模式进入市场,将产生两种不同的经济结果。任何企业都存在至少一个商业模式,好的模式利于价值创造和融资,不好的商业模式则导致企业经营难以为继。因此,企业需要不断实验新的商业模式将新创意和新技术商业化。可见,分析商业模式有助于理解为什么有些企业竞争优势不足,而有些企业却很成功。研究的问题是:如何面向实验创新,根据商业模式的关键属性,动态测评商业模式?到目前为止,此问题研究还远远落后于实践的需要。问题提出源于三个方面:①商业模式生成演化本质上是实验创新迭代的过程,充斥着风险和不确定性;②商业模式实验创新需要应对内外部的各种障碍风险,而能否克服障碍风险需要进一步探析商业模式的关键属性;③合理的进行商业模式动态测评,可澄清商业模式功能实现的真实状况,提升商业模式创新成功的可能性。为此,主要研究四个方面内容:①建构商业模式两阶段决策理论。基于价值理论,推导出商业模式的结构组件,以及商业模式对市场绩效的作用机制,从而描述商业模式决策阶段理论。②建构商业模式生成演化与实验创新理论。明确一个新商业模式生成、演化的阶段,描述每一个阶段的特征、风险与障碍,揭示实验创新贯穿于商业模式生成演化的全过程。③商业模式的关键属性与测评指标。识别一个高品质商业模式的总体属性和每一个组件的关键属性,并实证这些属性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④商业模式动态测评方法、流程与结果诊断策略。商业模式描述了价值链中所涉及到的行为主体间的价值创造活动连接特点的关键要素,随着商业模式实验创新过程的推进,商业模式的关键要素呈现动态性变化,这将导致不同时点商业模式性质发生改变。因此,识别商业模式的属性变化对于准确评估商业模式至关重要。可见,完整的测评商业模式是一个系统性、结构化和复杂的过程。主要贡献在于:①提出商业模式两阶段决策框架。这个决策框架将商业模式决策过程的四个元素,即战略前因、战略规划、商业模式和模式实施,整合成一张简图。战略前因是指影响战略规划的前提因素,包括环境背景、战略目标、初始资源与能力等因素。战略规划阐明了企业在一个竞争性、动态性的商业环境中实现整个商业目标的原则性计划;商业模式是怎样将战略规划落实于实践以及创造和获取经济价值的逻辑与蓝本;模式实施是基于一个具体的商业过程与组织结构,商业模式的实际执行活动与过程。一个正确的商业模式若不能很好的实施,也不能产生好的市场绩效。商业模式两阶段决策框架可用于商业模式设计、选择和与竞争者的模式博弈。通过这个框架有助于帮助企业选择恰当的商业模式竞争,从而获取可持续性竞争优势。②提出商业模式生成演化的四阶段理论。任何商业模式都是特定情境下企业做商业的特定逻辑。尽管作为模式的商业逻辑具有普适性,但移植、复制到新的情境中,若想成功,必须获得精微的调校和修正。作为一种类“公共资源”,特定商业模式并非完全透明,或许存在不为人知的“密闭”领域或组件,借鉴已有的商业模式必然需要实验创新。商业模式实验创新体现在商业模式生成演化全过程。分析商业模式实验创新,一定是基于商业模式生成演化的过程。因此,构建了一个具有四个阶段的商业模式生命周期模型。这四个阶段内在的逻辑是:蓝图模式→现实模式→调和模式→新蓝图模式等的循环迭代;而每一个阶段的任务在于:想出一个合适的商业模式→将商业模式做出来→将商业模式做大做强→实现企业可持续生存。③识别出商业模式的关键属性。首次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即FsQCA法确定高市场绩效与关键属性组合的因果关系,并探索不同寿命的企业获得高市场绩效的关键属性组合的形式。解决这个问题的意义在于:一是可有利于解释为什么看起来结构完全不一样的商业模式都可以取得商业上的成功;二是为商业模式创新明晰了方向,追求比现有模式更有效、更实用、更有竞争优势的模式;三是识别商业模式的关键属性,并依据关键属性的组合,对商业模式进行分类,这在商业模式类型学研究上是一个突破性尝试;四是最为重要的是,将商业模式关键属性与焦点企业的市场绩效做了一个桥接,即确定商业模式关键属性怎样组合,作为一个充分条件,可以确保获得高市场绩效;或者怎样的组合是焦点企业成功的必要条件。④构建商业模式动态测评理论。通过FsQCA 2.0软件证实了商业模式的7个关键属性的确是引致企业获取高市场绩效的重要前因,而且商业模式不同阶段的企业获取高市场绩效的路径(即关键属性组合)是有差别的,直观揭示商业模式与焦点企业获取高市场绩效之间的规律。因此,识别出的若干商业模式成功路径,可以成为动态商业模式的依据。进一步,提供一个商业模式的测评标准,包括五个级别:极其可行、非常可行、一般可行、勉强可行和不可行,并对样本企业商业模式做出测评。最后,分析了商业模式不同发展阶段的测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