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城市化率从2001年的78.06%增长到2013年的86.3%仅仅用了十几年时间。与此同时,北京市空间增长呈现出由城市中心区向外围低密度蔓延的趋势,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土地使用效率低下等城市问题也开始凸显。同时,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已成为世界各国城市的发展方向。我国也明确指出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对于北京市而言,如何遏制城市蔓延的趋势,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紧凑城市理论作为一种倡导城市高效节约有序的城市发展方式,对于解决目前北京市面临的困境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然而,紧凑城市理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其是否能适用于北京城市发展仍需商榷。本文通过从北京城市蔓延现状及机制分析、北京城市发展方向与紧凑城市理论的契合性分析、与国外城市发展背景并置比较三个方面对紧凑城市理论对北京城市发展的适用性进行分析,发现尽管北京市在蔓延机制和蔓延特征方面与紧凑城市理论发源的西方国家有较大不同,但是北京城市发展的内在需求与“紧凑城市”的内涵主旨存在着高度的契合度,因此只要注意因地制宜,“紧凑城市”是符合北京城市发展的道路选择,也是破解北京蔓延化发展难题的钥匙。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基于方创琳和祁巍锋’提出的紧凑度综合测度指标体系模型为基础,运用AHP层次分析法重新调整各指标权重,构建城市综合紧凑度模型,以此从产业紧凑度、空间紧凑度与交通紧凑度三个方面进对北京市综合紧凑程度进行量化分析,同时实现功能区之间、北京与日本之间的紧凑度比较。测度结果表明,2005-2013年北京市整体的综合紧凑度以及产业、空间和交通紧凑度均呈上升趋势,这表明,北京市正在由较为粗放的传统模式想集约高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紧凑性转变,然而通过与东京的横向对比可以发现,尽管目前北京市的紧凑度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但是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在分功能区的比较中,可以发现,北京市综合紧凑度与空间形态紧凑度相一致,均呈现出中心密集外围松散的结构,尤其生态涵养区除了产业紧凑度指标之外其他所有指标均严重落后于其他功能区,尽管这部分是由其功能定位决定的,但是差异也已经超出了合理的范围,可以说,各个功能区在其特定的定位下依然具有进一步紧凑化发展的空间。提高紧凑度依然是北京遏制城市蔓延态势、提高整体城市运转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均衡中心区域与郊区区县的发展则成为提高北京整体紧凑度的关键。北京市应从“紧凑城市”的科学内涵出发,以新城建设为重点,同时从产业、空间、交通三个方面,多管齐下,协同发展,实现北京城市的紧凑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