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85思潮”之后行为艺术从西方传入中国,短短的十几年中的不断发展,不仅拓宽了中国艺术家的眼界,更重要的是大大拓展了艺术形式上的创作空间,思维上的自由扩展。自始至终传统文化占主导地位的我国,就行为艺术而言,这种反常态的,尖锐的艺术形式,注定是很难为大众所接受的。开始跌跌撞撞往前走,有肯定的同时很多行为艺术作品也带给观众更多的争议。本文从行为艺术的发展开始阐述,梳理历史脉络,总结出行为艺术的四大特性:偶发性、身体性、公共性、感受性。除了特性之外还具有文化传承、精神隐喻、社会批判的存在价值,并一一举例说明。在大量的作品进行归类,找出其偏离现象,如裸露,血腥,暴力,商业化等问题的存在,并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原因包括:与社会主流文化的对抗,与群众接受性的问题。并结合行为艺术在教学和社会最新的发展和与国际的联系,进行说明分析其未来的发展道路和美好畅想。这些争议逐渐使得人们很难理解,难以接受作品。这样对艺术家和作品的不利影响艺术,但这种新颖的行为艺术是在中国传统的文化背景下的发展的必然过程,本文力从到在当时的中国艺术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概念的理解行为艺术的表现形式;简单和非专业的艺术语言;行为艺术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无条件地反对形式;行为艺术作品和观众的作品不能创建新的艺术共鸣等等,来做归类指出。分析其问题的出现原因,从而更好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仅从艺术作品中的问题出发,并且联系社会现状,综合历史背景以及人文环境,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思考如何更好地进行以行为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更好的表达出其作品的价值。行为艺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生活中的普通人,来源于当代社会,因此需要思考怎么样才能更好的表达人最朴质的情感,联系历史环境和当下社会问题的表达,如何更好的与公众交流。艺术的发展需要艺术家,社会以及公众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