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准东阜东地区属于典型的陆相缓坡,侏罗系头屯河组是阜东斜坡带最重要的、也是勘探效益最好的勘探层系之一,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由于阜东斜坡区侏罗系受构造影响较弱,较少发育具有明显构造幅度的圈闭,主要的油藏类型为受河道砂体控制的岩性油藏和地层-岩性复合油藏。对于那些横向稳定、展布宽广、储集物性好的砂层,容易构成地层、岩性圈闭,因而河道砂体成为阜东斜坡带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随着勘探的进一步深入,储集砂体规模及砂体边界的不确定性日益突显出来,给全面评价和高效勘探开发带来困难。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在充分收集消化已有钻井、录井、测井、岩性、试油、地震等资料基础上,开展侏罗系目的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建立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同时利用地震沉积学技术手段对阜东斜坡带头屯河组各时期岩相古地理进行详细分析,特别是对重点短期旋回中沉积特征进行精细描述,研究储集砂体展布规律及特征。在沉积-层序分析基础上,融合地震多属性技术手段对有利区带和储集体进行预测。主要内容和成果如下:(1)通过对野外露头、钻井岩心以及测井资料精细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准确的井-震标定以及层位追踪技术,对阜东斜坡带三级、四级和五级层序界面进行详细的识别,建立了准东阜东斜坡地区中侏罗统头屯河组层序地层格架,将其划分为一个三级层序(LSC1)、三个四级层序(MSC1~MSC4)和10个五级层序(SSC1~SSC10)。层序的发育是受到古气候变化与构造运动综合作用。所发育的短期旋回层序结构各不相同,可划分为向上“变深”非对称型旋回结构和对称型旋回结构两个主要类型;中期旋回层序结构以上升半旋回远大于下降半旋回的不完全对称型为主,部分为仅保存上升半旋回的向上“变深”非对称型;位于盆内的长期旋回层序保存较完整,以发育沉积厚度较大,结构类型和岩性、岩相都较稳定的以上升半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型、上升半旋回与下降半旋回相等的近完全—完全对称型层序结构为主。(2)通过对岩石颜色、结构、构造、古生物以及测井和地震相标志研究,认为阜东斜坡带头屯河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局部发育湖泊相沉积体系,通过单井以及连井沉积相研究,认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在阜东斜坡带为主要沉积类型。同时根据头屯河组沉积相特征,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阜东斜坡带头屯河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模式。(3)通过90°相位转换、地层切片、属性分析以及分频解释技术的应用,对于阜东斜坡带头屯河组的动态物源、中期层序地层格架内沉积相平面展布、短期层序沉积演化规律以及重点短期旋回沉积特征精细研究做了有效分析。结果认为基于头屯河组二段地层切片可看出阜东斜坡带东南部的北三台凸起受到燕山构造运动影响,为阜东斜坡带断续提供了部分物源;头屯河组MSC1沉积时期,阜东斜坡带广泛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受燕山构造运动的影响,斜坡带东部逐渐抬升,MSC2和MSC3出现了“大前缘、小平原”沉积特征,同时三角洲平原面积逐渐扩大,湖泊沉积面积逐渐缩小。(4)在高分辨层序地层格架内,统计不同短期旋回结构类型的岩石组合,确定与之相对应的地震属性强弱程度,反映不同可容纳空间与沉积通量(A/S比值)条件下的砂体地震响应特征,建立钻井地质—地球物理正演模型,同时对表征头屯河组砂体的多种地震属性进行优选、降维以及融合,刻画短期旋回内砂体规模和展布规律,并利用钻井资料加以论证。(5)分析基准面变化与砂体层序结构变化的关系,揭示平面上砂体分布的差异性。确定基准面上升初期及下降晚期发育的砂体,无论是其厚度还是其连续性都相对较好,平面上河道不断迁移的纵横交错特征反映明显,较厚砂体(10米以上)和很厚砂体(20米以上)在地震剖面中都能得识别,有效地提高了砂体的地震分辨率探测度,为阜东斜坡带头屯河组高效勘探开发带来新的研究思路和技术方法。上述研究成果对丰富我国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其技术方法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推动阜东斜坡带的滚动勘探和开发效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