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梦文化是整个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自先秦时期就已经产生,并对后世浪漫主义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梦幻诗是梦文化艺苑中的奇葩异秀。它伴随着梦文化的产主而产生,并走出了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本文所追寻的正是梦幻诗在唐诗中的发展脉络,而李白与李贺无疑又是这一脉络中最引人瞩目的亮点。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并尝试以比较的方法来思索和解读李白与李贺的梦幻诗。第一部分概述李白与李贺梦幻诗的内容:设置求仙访道、陈情述意、销忧铄愁三个片断勾勒李白笔下的仙境与醉境;设置天堂举翼、宴乐咏怀、鬼域歌哭三个片断勾划李贺心中的地狱与天堂。第二部分解读李白与李贺的梦幻诗:从意象意境、情感本质、思想志意、艺术特征等四个角度,对李白与李贺梦幻诗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第三部分从历史文化积淀以及客观的外显的时代特征、个人际遇和主观的内隐的心理机制四方面入手,探讨李白与李贺梦幻诗产生的根源,并对起决定性作用的心理因素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剖析。第四部分从失意补偿、孤寂补偿、生命补偿、情爱补偿等四个层面,阐述梦幻诗为困厄中的李白与李贺提供了精神上的“补偿”,一定程度地“满足”了他们内心深处难以明言的潜愿,暂时地象征性地调节了他们失衡的心态。 有意识地体验梦幻情境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子反抗世俗迫扼的一种经常性方式。李白与李贺都是有着极强的报国热望的文人,而他们的梦幻诗却清晰地告诉我们:热望的结果是规避与游离。通过揭示这两位极具代表性的诗人的心态,我们可以衍析有唐一代文人士子精神状态的发展演变历程,进而为更好地研究唐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