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内电石法PVC企业发展迅猛,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由于PVC生产过程中使用氯化汞触媒作为催化剂,汞对周边环境、人体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本论文主要针对新疆一家80万吨电石法聚氯乙烯企业在各个生产环节中,汞及其化合物产生的来源、工艺过程、防治技术研究等做了详细的阐述。分析了汞污染防治技术的现状,提出了降低汞污染风险的技术优化思路,论证了采取改进后所取得防治效果。主要工作如下:1、研究证明使用低汞触媒作为改良催化剂是可行的,其在催化效果和使用时间、单耗等性能上与高汞触媒相当。并且探索出了低汞触媒在线运行过程中最佳使用条件为140-160℃,原料气含水量应保持50ppm以下。2、废酸深度解析技术能够彻底解决当前工艺技术中含汞废酸不能彻底回收的瓶颈问题,通过实际生产运行数据分析,找出了深度解析塔最佳工艺参数。深度解析塔塔底温度在130-140℃为装置的最佳运行温度。氯化钙盐水浓度在48-52%时,废酸处理能力和废水含酸指标达到最佳效果。3、采用含汞废水双效蒸发和高效活性炭吸附技术相结合的工艺路线,经处理后废水中氯化汞含量低于5μ g/L,产生的结晶体中氯化汞含量低于国家标准固定值,处理简单,可降低环境风险。装置运行中最优控制参数PH在8-10范围,压力-60~70KPa。4、提出对涉汞生产环节开展辨识,监测、体检、标准化作业等过程进行风险控制,从生产工艺条件、生产方式、作业环境、个人防护等方面针对性的做出技术改进措施。本课题认真研究了含汞废酸、含汞废水、低汞触媒及职业卫生防护等污染源的防治、防护技术,收集生产瓶颈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通过对装置运行后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提出了具体技术解决方案,为电石法聚氯乙烯企业的汞污染防治技术发展提供了建议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