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通过军事手段占据了已被德国租借规划建设17年的青岛,在注重获取工业商贸经济利益的前提下,日本鼓励本土居民大规模向青岛移民及投资以期培养在青岛的殖民势力,在日本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大量日侨迅速涌入青岛。在日本第一次占领青岛的八年间(1914-1922),在青日侨人数从300余名激增至24000左右。面对德国租借时期形成的不同社会阶层分区居住的城市格局,数量庞大的日侨群体无法插足,不得不在大鲍岛附近砖瓦厂地区及小鲍岛台东镇附近另辟专门区域,整修街道,建筑房屋,进行较为集中的居住商贸和工业活动。在日侨密集活动的地区里,其中一个重要的区域被称成为“新町”,大致范围是今铁路以东,吴淞路以南,上海路以西,胶州路以北的地区。鉴于新町是日本一占青岛时期重要的日侨聚集商贸居住区,在此范围内活动的几乎全部为日本侨民,区域的民族性独立性强,基本能反映当时日人在青岛活动的面貌,表现出日本特色,因此本文将以新町为中心对1914-1922年间青岛的日侨街区进行研究。在总面积约26万坪的新町内,规划建筑完全出自日人之手,日侨商铺、公司鳞次栉比,日式风格凸显。几条主要街道各具特色:中野町(聊城路)为最繁华的商业一条街,临街商铺数量众多种类齐全;新町西通(临清路)是餐饮娱乐一条街,街道内主要经营妓院和料理店;市场通三丁目(市场三路)上的劝业场是青岛著名的规模庞大的集贸市场,二层大楼容纳近200户中日商家;叶樱町(馆陶路)是青岛金融商贸一条街,被称为青岛的“华尔街”,容纳了包括日商在内的世界各地大型商企;此外还有所泽町(堂邑路)、三日月町(上海路)、胶州町(胶州路)、吴松町(吴淞路)、市场通一丁目(市场一路)、市场通二丁目(市场二路)、新町二丁目(夏津路)、若叶町(陵县路)等诸多各有日式特色的街道。以新町内各条街道为代表的日侨街区特色源自于在其中居住活动的大量普通日侨,他们占青岛总日侨人数的80%-90%,处于日本侨民内部的中下阶层,所从事的行业以普通公职人员、私营商业、娱乐业为主,在房屋土地置业、金融贷款、税制、货物运输、司法等方面享有日占当局所给予的优惠政策。以新町为中心的日侨街区和生活于其中的日侨,对整个城市的格局和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一方面,日侨街区的空间建设继承了德租时期的城市空间比例关系,维持了青岛的整体格局和风格,所处的地理位置使得街区内活动与附近港口铁路活动相互推进,推动了青岛商业金融业的发展,也间接推动了城市及经济文化的近代化。另一方面,大量日侨的涌入也使得中国百姓遭到排挤压迫,生活环境恶劣,质量下降;大量日资在日本驻青军政势力保护下享有特权,冲击打压了青岛民族资本的发展;街区的封闭性和排外性加深了民族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