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罗哌卡因在学龄、学龄前儿童骶管阻滞中的最低有效镇痛浓度 研究目的 本文将采用前瞻、随机、对照、双盲的临床研究方法,应用Dixon’s up-and-down法,确定学龄和学龄前儿童骶管阻滞用于尿道下裂修复手术镇痛时罗哌卡因的最低有效浓度(MLAC),同时观察年龄对该指标的影响。 研究方法 随机选择了51例年龄1~12岁,ASA Ⅰ级,拟行尿道下裂修复术的患儿。其中年龄小于6岁者为学龄前组,大于或等于6岁者为学龄组,所有手术均是在全身麻醉联合骶管阻滞下完成。患儿进入手术室后吸入60%N2O-O2-安氟烷进行麻醉诱导,并建立静脉通道。气管插管前静脉给予丙泊酚2 mg/kg,琥珀胆碱1mg/kg。气管插管后患儿于左侧卧位下,行骶管阻滞。采用22号静脉穿刺套管针进行骶管穿刺并将静脉套管留置于骶管腔内,给予罗哌卡因1ml/kg。每组第一例患儿的罗哌卡因应用浓度为0.2%,根据Dixon序贯法,下一个患儿接受的浓度由前一个患儿对切皮是否有疼痛反应来确定,试验剂量的浓度序列级别为0.025%。 结果 学龄前组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的MLAC为0.105%(95%CI,0.086%~0.123%)。95%有效浓度为0.134%(95%CI,0.118%~0.241%)。学龄组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的MLAC为0.158%(95%CI 0.141%~0.175%)。95%有效浓度为0.191%(95%CI,0.175%~0.281%)。学龄组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的MLAC比学龄前组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的最低有效浓度高51%(95%CI,36%~66%)。组间比较差异明显。 结论 学龄组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的最低有效浓度比学龄前组高51%(95%CI,36%~66%)。本研究在临床上第一次证实了神经阻滞时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的神经纤维对局部麻醉药敏感性存在差异。这对小儿神经阻滞时局部麻醉药的选择和使用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