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6月至2004年5月,对广西北海水域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的种群数量、分布和人为活动影响等展开研究。共发现中华白海豚19群107头,其中保护区及邻近水域(沙田水域)发现中华白海豚11群68头,大冠沙、冠头岭及大风江口水域发现中华白海豚8群39头。研究中发现北海沙田沿岸至大风江口一带均有中华白海豚活动,且呈连续分布的格局。基于负指数分布函数和半截尾正态分布函数的截线抽样法和路线法进行的数量估计显示,保护区及邻近水域中华白海豚的数量大约在50头左右,如将大风江口一带水域合并考虑,则估计该水域的中华白海豚数量应在100头以上。大风江口一带水域较高的发现频率,提示该水域可能是北部湾白海豚主要的栖息地。从不同年龄段个体所占的比例来看,该水域的中华白海豚种群中中青年个体及幼体数量较多,年龄结构合理,是一个具有较强种群增长潜力的种群,只要保护措施得当,该种群完全可能实现种群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当地普遍采用的流刺网、底拖网等作业形式,对小型鲸类潜在的危害较大,需要重点关注。另外还根据本次研究和有关资料提出了相关保护和管理对策。此外,在2005年3月至2005年7月期间,作者对云豹(Neofelis nebulosa)、豹(Panthera pardus)和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等三种猫科动物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Class II DRB等位基因序列变异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从4个个体中共获得8种不同序列。237bp核苷酸序列中发现有59个变异位点。根据人类的抗原结合区(Peptide-binding region,PBR)推测:79个氨基酸位点中存在21个假定的抗原结合位点(putative peptide-binding sites,p-PBS),而且非同义替换率明显高于同义替换率,这可能说明第二外元的较高变异性是由平衡选择作用来维持的。重建的NJ树和MP树显示豹和东北虎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二者与云豹的亲缘关系较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