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逐步深入,公立高校为推动自身发展,也在逐步推行改革。比如:拓宽融资渠道,接受银行贷款和社会捐赠,而不是单纯的依靠财政拨款收入;发展校办企业,增加经营收入等等。高等教育由最初的政府主导模式逐步向由多方合作的模式转变。但管理体制的落后,出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监管工作不到位的现象。近些年,高校腐败丑闻频发,在监管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个别高校管理者利用职务之便,四处敛财、侵害社会资源,引起社会普遍关注。为营造高校良好的办学环境,合理、合规使用财政资金,在政府会计信息披露机制的推动下,通过法律制度的规范,高校也在积极构建高校会计信息披露体系。2010年9月,政府颁布《高校信息公开办法》,2012年12月财政部出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以及2013年12月30日出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都明确高校应主动披露其会计信息。《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作为指导高校会计工作的纲领性准则,相较于旧准则,内容发生了十项变化,对会计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文献综述和深入阐述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高校会计信息披露现状以及影响披露水平的因素,通过借鉴国外信息披露的经验,结合“新准则”和“新制度”对信息披露的新要求,构建我国高校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并提出推进披露机制的相关建议。首先,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将需求信息划分为四大类,分别是:财务管理类、资产控制类、施行效果类和信息公开程度。通过构建高校会计信息披露指数,用可以量化的数据评价高校会计信息披露现状。经过实证检验,我国高校会计信息披露存在内容不完整、信息不充分、报送不及时的问题。而四大类信息中,披露水平最高的是施行效果类信息,水平差异最明显的是财务管理类信息。其次,深入分析其影响因素。主要针对高校披露水平的差异性,引入财政拨款收入、事业单位收入和捐赠收入三个变量,分析影响高校信息披露质量的因素。通过实证检验,发现事业收入与高校会计信息披露水平正相关。最后,从披露内容设计、披露方式、披露时间和监督机制四个方面,构建我国高校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并提出应完善法律体系、加强财政监管力度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