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就一直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中国农村的反贫困工作近30年来取得了巨大进展,截止到2017年,全国共有28个贫困县摘帽,1289万人脱贫。目前针对贫困问题作出的研究,大多采用静态指标,停留在事前估计的层面,由于存在各种不确定性的冲击,那些按照现行标准已经脱离贫困的人,在未来有可能再次陷入贫困。在研究政策的减贫效果时,我们不应只关注短期的减贫效果,而应关注长期减贫效果。在现实中,贫困脆弱性这一指标,恰恰解决了上述问题,其代表的是贫困的事前估计,即个人或者家庭在未来发展的某个时期,因为受到冲击而陷入贫困的可能性。在政府为解决贫困问题而出台的各项政策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针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而产生的医疗保险制度。政府自2003年,以多方筹资,农民自愿参加为原则进行试点,试点地区不断增加。卫计委网站统计资料显示参合率在2013年6月底己经达到99%,全国参合人口共计8.02亿人。新农合实施以来,已经有不少学者针对新农合政策的减贫效果进行了研究,但是针对长期减贫效果的文章并不多,因此本文在贫困脆弱性的基础上,研究新农合的长期减贫效果。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数据集。问卷涉及地理、经济发展、公共资源和健康指标等。此外,在食品市场,卫生设施,计划生育、官员以及其他社会服务和社区领导的调查中收集了详细的社区数据,这部分社区数据本文作者己向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申请,并得到批准。该调查覆盖9个省,分别为东北地区的辽宁省、黑龙江省,华北地区的山东省、江苏省和河南省,以及华中地区的湖北省、湖南省,西南地区的广西省、贵州省。由于新农合2003年开始试点,而且于2009年全国己经普遍实现参合,因此本文选取2000、2004、2006、2009年的数据。由于新农合的实施对象为农村家庭,因此,我们保留了农村观察点的数据,并剔除收入、保险等重要变量缺失的家庭,仅保存四年都参与调查的家庭,形成一个具有846个家庭,3384个观察值的平行面板数据集。本文首先介绍了家庭贫困脆弱性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并计算了在2300元/年和2美元/天两种不同的贫困线下的贫困脆弱性。然后在对以上4期面板数据进行处理后,采用工具变量法和双重差分法对新农合政策的实施对参合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方面,我们认为参与新农合的家庭的贫困脆弱性显著比那些没有参加新农合的家庭低,即新农合对于农民抵御风险有积极作用。证实了参加了新农合的群体的贫困脆弱性相比于未参合的群体显著下降的结论。针对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最后从贫困脆弱性和新农合政策两方面入手,基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关扶贫的精准化思想,从精准识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的角度,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