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之后,后现代主义思潮全面冲击全球学界。后现代主义在有目的性地继承现代主义相关概念的同时,更对艺术与现代生活人们普遍认为具有的界限进行了大规模削减(1);某种程度上为高雅文学和通俗文学之间贯通提供了桥梁。例如由于丹·布朗对后现代技巧的运用,使得《达·芬奇密码》成为了一部雅俗共赏的后现代主义小说,也使得在中国真正掀起了悬疑小说创作的狂潮(2)。但是中国悬疑小说作为舶来品,形成的时间相对较短,不免脱不了一些模式化或者是行文略显粗糙的弊病。本文力图结合后现代的视野,观察中国本土悬疑小说在后现代语境下面临的挑战,显出其仍所需的进步空间,并提出对其新的期待。本文将从以下四章内容展开,层层递进对主题作出深入探讨。首先在绪论部分,简述了我国本土悬疑小说的情况,界定了“后现代主义”的概念,从理论概述、文体特征和小说种类等方面强化了对其认知,奠定了下文展开联系对比的基础,并提出了对于本文写作的理论目标。第一章详细分析了《达·芬奇密码》的后现代特征,众所周知后现代主义与悬疑小说结合的典型结晶就是《达·芬奇密码》,且其对中国之后的悬疑小说产生巨大影响,于是承接绪论中对于“后现代”的概念,在主题、表现手法和语境的三个层面入手呈现后现代主义在《达·芬奇密码》上的后现代性(3)。第二章将《达·芬奇密码》作为西方后现代悬疑的代表,结合本土悬疑的自有发展特征,具体论述其对中国本土悬疑小说的影响,细化到元素、话语和主题。第三章将其与之相近的侦探小说、恐怖小说等类型小说区分开来,明确了悬疑小说是以悬疑为主线,以悬念为内核展开写作的作品。对当代具代表性的悬疑小说作家——蔡骏、周浩晖的两部作品进行文本分析,指出其已具有的后现代性,阐明若置之于后现代主义视野下,其已具备的优长之处及欠缺之点,以点带面,以小见大,我国本土悬疑小说在踏出国门的机遇上应如何获得世界的视线。第四章,也就是本文的最末章,根据本土悬疑小说现有作品成绩,先对其发展前景做出一个简明扼要的总结与评价,表明在事实上中国本土悬疑小说一直走着前进且上升的发展道路,无论是在前人的肩膀上汲取经验亦或是在全球后现代大背景下的主动冒尖,予以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