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岛崎藤村是日本著名作家,其创作跨越明治、大正、昭和三个时期,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破戒》是藤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其小说成名作。同时《破戒》也是一篇表现部落问题的小说,在表现日本部落问题的文学中亦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论文“通过与同时代作家的比较考察藤村的部落问题认识”这一角度对《破戒》展开论述。论文共分为八个部分。在“开始”部分中,主要介绍了与藤村相遇的契机、本论文所要解决的课题,以及论文所使用到的研究方法。在第一章中,首先对作家藤村进行了简单介绍。随后从《破戒》写作前后的背景、《破戒》的主要内容等两个方面对《破戒》进行了简单介绍。最后,在本章中,从中国方面和日本方面两个方面对《破戒》的先行研究进行了说明。在第二章中,主要针对“近代日本与部落问题”进行了说明。首先介绍了部落问题的由来,以及明治政府的“解放令”。通过“解放令”,贱民身份在法律层面上已经被废止,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部落歧视依然存在。在这种状况下,为了谋求部落民的解放,部落解放运动逐渐抬头、发展起来。在本章中,笔者沿着部落解放运动发展的脉络,对自由民权运动时期的部落解放运动、部落改善运动、融合运动、水平社运动进行了简单介绍。第三章开始进入作品论。在第一节中,首先对濑川丑松父亲的“戒”进行了分析,从中发现,藤村对部落歧视表达了强烈的抗议。在本节中,随后对作品中出现的部落起源说进行了批判,指出了藤村部落问题认识的局限性。在第二节中,主要分析了作品人物猪子莲太郎的人物形象、以及其人物原型。通过分析发现,藤村认为,要取得部落解放首先要有人的自觉。其次,通过对莲太郎的缺点的分析发现,莲太郎的人物描写中流露了藤村的部落歧视意识。此外,通过对莲太郎人物原型的分析可以发现藤村对部落问题的关心,以及其意识中内含的社会抗议。在第三节中,以丑松的纠结、丑松的告白、以及丑松的美国德克萨斯出走为中心进行了分析考察。作者藤村真实地描写了丑松的纠结,对当时的部落歧视进行了强烈的控诉。同时,丑松的告白中也明显地流露了藤村的部落歧视意识。此外,藤村通过告白场面中学生们的反应,暗示部落解放运动遭受了挫折。告白之后的丑松了为了获取新天地决定去美国德克萨斯。关于部落问题的解决方法,可以说藤村与同时代的一般认识没有太大区别。这是藤村认识的局限性所在,同时也是那个时代的局限性所在。让丑松去人种歧视非常严重的美国德克萨斯也表明了藤村认识的肤浅。第四章对《破戒》之外的部落问题小说进行了考察。在第一节中,通过对幸德秋水《御高祖头巾》的考察,探讨了秋水的部落问题认识。秋水在作品中,针对部落解放问题表达了自由民权思想。但是从作品中也可以发现,秋水仍残留部落歧视意识。对于秋水来说,或许他的感性尚未追赶上他的思想。在小说中,主人公藤冈莊吉的身份最终没有被世人发现,小说以他与开子喜庆的结婚而结结束。这样一来,部落问题不可能得到解决。此外,分析发现,秋水对于部落问题并非特别关心,《御高祖头巾》只是一篇兼职小说,描写部落问题只是为了吸引读者的兴趣。在第二节中,通过对岩野泡鸣《部落之女》进行考察,探讨了泡鸣的部落问题认识。通过分析知道,“只要得到纯正的种子”这一设定本身已经反映了泡鸣的部落歧视意识。另外,这一设定也表明泡鸣把部落问题想得过于简单。泡鸣关心部落问题,在作品中真实地描写了部落民众对警察的厌恶,但是这种厌恶没有向抗议、抵抗的方向发展,而是陷入卑屈的恐怖。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米骚动之后,面对政府的镇压,本来就存有融合思想的泡鸣,迎合了当时的融合运动。在第五章中,首先探讨了《破戒》之后藤村的部落问题认识。《破戒》之后藤村没有写过一篇描写部落问题的小说。这可能是因为,藤村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部落问题会慢慢被解决。《破戒》在1906(明39)年作为《绿荫丛书》第一篇自费出版以来,经历了再刊、绝版、改订、初版复原等曲折过程。特别是在1939昭(14)年的改订中,与部落问题相关的描述被大幅度地删改。藤村与部落问题的关联度明显后退。在第二节中,通过与秋水和泡鸣相比较,分析了藤村部落问题认识的特点。同时,在本节中也分析了藤村的部落问题认识对《破戒》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及人物命运产生的重大影响。在本章最后探讨了《破戒》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在“结束”部分中,对本论文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总结。同时对本论文的残留问题点以及今后的研究课题进行了说明。最后一部分是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