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乏风瓦斯预热催化氧化流动特性与氧化特性模拟研究

来源 :山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anhan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每年因开采煤炭造成的乏风瓦斯排放量巨大,导致严重的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但是由于煤矿乏风排放量大、甲烷浓度低、浓度波动范围大的特点,传统氧化方式很难将其充分利用,因此有效利用煤矿乏风对节能减排有重要意义。  针对此现状,基于预热催化氧化理论,设计开发三室型煤矿乏风预热催化氧化一体化装置,该装置的催化氧化反应室与预热器直接相连,催化氧化反应室内采用分隔压板分成两个区域,两个区域可通过分隔压板进行热量交换,催化氧化床布置在三个方向上,使乏风从三面进入氧化床进行反应,通过计算,确定催化氧化床具体结构尺寸,并对预热系统进行选型。基于以上方案,对装置进行结构改进,并模拟不同运行参数下装置的流动性能和氧化性能。  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通过优化导流板形状和加装导流板的方式,研究主进气道导流分配系统对氧化床入口流动均匀性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四块弯板式导流板使前氧化床速度不均匀性系数降至 0.241,左氧化床速度不均匀性系数降至0.381。  左、右集气箱内加装导流板用于改善左、右氧化床入口的流动均匀性。结果表明,采用三块圆角半径为 140mm的导流板,相对高度为 0.1~0.12范围内可使前氧化床和左氧化床速度不均匀性系数降至 0.25以下。  催化氧化床结构优化用于改善氧化床整体的速度分布。氧化床高度为1650mm,使左、右催化氧化床速度分布不均匀性系数最小,前催化氧化床速度分布不均匀性系数小于 0.25;前氧化床流量分配系数为 0.353时氧化床速度分布均匀性最佳,此时前氧化床、左氧化床及右氧化床催化剂体积比约为 1∶1∶1,前氧化床速度不均匀性系数均降至 0.218,左(右)氧化床速度不均匀性系数降至0.222。  模拟热态下进气温度、入口风量及入口甲烷浓度对最优结构装置流动均匀性与氧化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气温度从 400℃增加到 550℃,左(右)氧化床入口截面速度分布不均匀性系数先增大后减小,在 450℃时达到最小值0.18,前氧化床入口截面速度分布不均匀性系数略有增加,氧化床温度分布不均匀性系数逐渐降低,甲烷转化率从 57%增至 99.5%,认为保证氧化床流动均匀性和氧化均匀性的前提下,该工况所需的进气温度不应低于 440℃;风量增加,氧化床入口截面速度不均匀性系数先增大后减小,且均小于 0.25,前氧化床温度不均匀性系数逐渐增加,左(右)氧化床温度不均匀性系数先减小后增大,风量为 10000Nm3/h时左氧化床温度不均匀性系数最小,甲烷转化率逐渐降低至92%;入口甲烷浓度增加,速度不均匀性系数逐渐减小,温度不均匀性系数逐渐增大至 0.062,甲烷转化率不断增大。该装置在风量不高于 15000Nm3/h、入口温度不低于 500℃工况下,入口甲烷浓度在 0.4%~1.2%范围内,均可保证甲烷转化率高于 90%。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水力发电机组是水电站的核心设备,其稳定安全运行是水电站安全运行的基本条件,其中水轮机的稳定运行又是关键。影响水轮机稳定性的因素很多,包括电气、机械和水力影响。由于这三
为了描述波纹管降膜蒸发过程中涉及的液膜流动与传热现象,进而准确的预测传热效率,本文对波纹管降膜蒸发过程的局部微观流动、气液两相传热机理、宏观气液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
近年来,石油燃料的消耗猛增与不断上涨的价格给很多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于是纷纷努力探寻降低石油燃料消耗和节约燃料成本的新途径。据探测,世界上稀油储量为3600
利用正向遗传学途径,从 XVE系统构建的突变体库中筛选得到拟南芥耐硒突变体 vse1-1,通过Tail-PCR克隆了基因 VSE1,经数据库比对该基因为拟南芥 APX1(At1g07890)基因。本文在
轴系扭振是内燃机振动、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严重的扭振共振还会影响内燃机的性能、零部件的寿命以及设备运行的安全。因此,对轴系扭振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目前主要通过实
脉动热管作为一种新型的热管,因其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传热量高等特点,有着广泛的用途。由于脉动热管集显热传热传递和潜热传递于一体,管内复杂的汽液两相流致使目前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