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为两个部分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 主导眼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本研究课题旨在探讨中、青、少年主导眼与年龄、性别、遗传、学习成绩、裸眼视力、近视性屈光不正、屈光参差、左右利手、左右脑优势的相关度. 方法: 选择2016年05月至2017年03月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视力正常及非病理性屈光不正的中青少年人群作为调查对象,了解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遗传、学习成绩、裸眼视力、近视性屈光不正、屈光参差.以Oldfield RC的"左右利手调查问卷"和Brown的"左右脑思维倾向测试"为工具、记录调查对象的左右利手、左右脑优势等方面情况.并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后进行电脑验光、检影验光和主觉验光确定调查对象的屈光不正度数.选取目前国际比较公认的卡洞法检测主导眼,统计并加以分析. 结果: 1.主导眼的分布:调查人群中主导眼多为右眼,右眼占比为:62.1%,其中男性占:47.80%,女性占:52.2%.左眼占比为:37.9%,其中男性占:41%,女性占:59%. 2.主导眼与性别、年龄、裸眼视力、近视性屈光不正、屈光参差、左右利手、左右脑优势、学习成绩等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3.父亲、母亲主导眼对其子女主导眼眼别有独立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有其中有一位是右主导眼,其子女为右主导眼的可能性大.父亲主导眼为右眼,其子女主导眼为右眼可能性是左眼的3.4倍(OR=3.476),母亲主导眼为右眼,其子女主导眼为右眼可能性是左眼的3.9倍(OR=3.988). 结论: 1.中青少年人群中以右主导眼为主. 2.主导眼是独立于性别、年龄、裸眼视力、近视性屈光不正、屈光参差、左右利手、左右脑优势、学习成绩等以上因素而存在的. 3.一级亲属父母的主导眼对其子女的主导眼的眼别有一定的关系,即父母有一只眼为右眼,其子女为右眼的可能性大. 第二部分 双眼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主导眼转变的临床观察及与视觉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双眼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主导眼的变化,以及对主导眼变化后视觉质量的影响,为白内障手术的术前评估及术后出现的相关问题提供临床参考. 方法: 收集自2015年09月至2017年03月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进行双眼白内障手术的73例患者(146只眼).术前矫正视力较差的眼先行手术,2周后再行另一眼手术,分别于术前1天及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记录患者裸眼状态下主导眼,选取目前国际比较公认的卡洞法检测主导眼.双眼最佳矫正视力差别≥0.2logMAR者为A组,双眼白内障程度不一致.双眼最佳矫正视力差别≤0.1logMAR者为B组,双眼白内障程度一致.术后3月后完成以参考Visual Symptoms and Quality oflife(VSQ)Questionnaire及Development of the25-Item National Eye Institute Visual Function Questionnaire,针对视觉舒适度、眼部不适症状和术后生活质量等制定问卷,统计并加以分析. 结果: 1.术前主导眼的平均视力为(0.53±0.18)logMAR,非主导眼的平均视力为(0.48±0.22)logMAR.术前、术后主导眼和非主导眼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导眼、非主导眼的术前术后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A组术后1天主导眼的转换率:21.1%,术后1周19.7%.B组术后1天主导眼的转换率:40.0%,术后1周:35.7%.A组和B组在术后1天、术后1周主导眼的转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和B组间术后1月、术后2月、术后3月主导眼的转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双眼视力相差较大的A组的平均转换率为:20.26%,双眼视力相差较小的B组的平均转换率为:35.16%. 4.白内障术后虽然存在主导眼转变,但对视觉质量及满意度无显著影响(P>0.05). 结论: 1.主导眼早于非主导眼发生白内障.主导眼及非主导眼的术后视力均提高. 2.在老年人这样已经过了视觉发育可塑期的群体中,改变双眼的输入信号,仍可影响并最终改变视觉中枢对于主导眼的选择,从而使主导眼发生改变. 3.双眼视力相差大的患者,不容易发生主导眼的转变,相差小的则容易发生主导眼的改变,但是对视觉质量及满意度无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