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深化供给侧改革和防控金融风险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两大突出主题。在经济增速放慢、融资环境紧缩下,银行业信贷集中度风险正在加速暴露。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推进,社会直接融资对银行信贷挤出效应明显,影子银行冲击资本监管体制。银行业完善风险测度和监管机制以及准确判断流动性风险的扩散渠道和传染效应,成为中国银行业实务界与监管层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关于信贷集中度风险及其风险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探讨了中国银行业信贷集中度风险计量与监管课题。主要运用HHI指数和勒纳指数测量中国银行业信贷的集中度风险;基于PCA-Logit模型对行业贷款集中度风险进行计量;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京津沪渝房地产风险传染与银行信贷行为关系;根据进化博弈论基本原理,阐述了银企有限理性博弈下政府监管边界;从市场失灵和信息不对称的视角,推导银行监管的顺周期性机理;运用Kohonen网络聚类实证商业银行间的风险传导效应;通过多维视角分析的结论,提出完善银行业信贷集中度风险监管制度框架和管控的政策建议。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中国银行业信贷集中度风险总体处于次低水平,但是动态计量上呈现风险加大的趋势。本文测量结果显示,中国银行业信贷集中度风险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但各类性质银行的集中度风险存在差异,城市银行风险水平最高,股份制银行最低。从HHI指数和勒纳指数对比来看,勒纳指数2014年之后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说明信贷集中度风险在动态趋势上呈现风险加大的可能。(2)行业贷款集中度风险两极分化,垄断性行业风险程度最低。基于PCA-Logit模型对行业贷款集中度风险的计量结果,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食品加工业等传统竞争性行业违约风险相对较高;电力生产业、电力供应业、电信业、石油石化工业等垄断性行业的风险指数较低。(3)商业银行信贷行为对房地产风险传染有一定助推作用,影子银行加剧风险传染效应。利用普通面板模型和空间面板模型探究京津沪渝房地产风险的空间效应,银行信贷在可置信标准10%水平时对房地产风险增加有显著的助推作用。对于信托、理财产品等影子银行产品的控制,是对房地产风险传染控制的重要途径。(4)银行业监管框架完善,要突出三个要求,即要寻求博弈双方的利益均衡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要设计逆周期的监管措施;要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以及实体经济的良性发展。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综合运用HHI指数和勒纳指数测量了中国银行业信贷集中度风险,使风险计量相对科学,得出了中国银行业的信用贷款集中度风险处于较低水平且有进一步下降趋势,各类性质商业银行的信用贷款集中度风险存差异,城市银行最高,股份制银行最低等研究结论;二是基于PCA-Logit模型和空间面板模型计量行业贷款集中度风险和实证流动性风险传染效应,结果显示竞争性行业较垄断行业违约风险相对较高,商业银行信贷对房地产风险传染有一定助推作用;三是基于多维视角来完善监管体制框架,提出了国家银行业监管体制与标准的完善、银行资本监管的制度改革、管控风险传导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