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溺水带给当事者本人的后果是生命的消失,带给家庭的冲击则是家庭的破碎,心灵的重创;带给社会的影响则是人力资源和财富的损失、法律的纠纷。在小学生中开展水域安全教育,可以减少学生的水域高危行为,降低学生溺水事故。在体育健康课程中开设水域安全教育是现代教育改革的要求与趋势。本研究以理论验证和教育实验研究相结合,调查了我国云南省、湖北省和浙江省18所小学校。78位学校领导,335位小学教师,2554名小学生参加了本研究。通过调查我国小学生水域安全教育的现况,探寻影响水域安全教育的因素,分析知识、技能、态度对学生水域高危行为的作用机制,最后检验体育健康课程中融入水域安全教育的效能。学生水域安全教育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小学生水域活动内容单一,水域活动场所缺乏安全,小学生水域安全KSAP现状堪忧,我国小学生水域安全KSAP的人口统计学差异显著,小学生溺水危害严重,占1/6的学生发生过溺水行为;另外学校水域安全教育参差不齐,学校水域安全教育缺乏保障等。小学生水域安全教育影响调查发现,影响小学生水域安全教育的因素由六个维度构成,分别是行政、课程、学生、教师、硬件和家长因素。本研究构建了“水域安全KSAP模式”,并就该模式的理论基础、教育效能进行了检验。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对水域安全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全模型检验,研究结果发现水域安全知识可以正向预测水域安全态度,水域安全态度和知识均可以负向预测高危行为。但是,学生水域安全技能对水域安全态度没有显著相关,反过来,水域安全技能则可以正向预测水域高危行为。通过教学实验分别检验三种水域安全教育模式对学生水域安全KSAP的干预效果。结果发现,水域安全体育课程干预后,学生水域安全KSAP各维度的干预效果均有明显改善,所以,水域安全KSAP课程干预效果最好。其次,专题教育模式干预后,除水域安全知识干预效果有明显改善外,技能、态度和高危行为没有明显改善,说明干预效果有局限性。最后,游泳教学模式干预后,学生水域安全KSAP各维度均没有明显改善,所以干预效果不佳。本研究还就学生水域安全教育的相关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