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kV户内变电站框架隔震楼在不同水准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评估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num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命线工程中的关键一环,肩负着重大任务。从近些年来国内外发生的破坏性地震引起的变电站震害来看,高压电气设备遭受的破坏严重,导致周边地区电力系统瘫痪,造成的次生灾害难以估量。采用叠层橡胶支座的隔震技术业已成熟,在国内外较广泛的应用于各类民用建筑、公共建筑。其中一些经历了强震考验,表现出了优越的减震效果。但隔震技术应用于电力建筑物尚不多见。本文在课题组前期110kV变电楼隔震研究的基础上,依托实际工程,开展330kV户内变电站整体隔震的相关研究,以期实现强震发生时,对变电站结构、电气设备及建筑物的非结构构件三者同时有保护作用,提高变电站的抗震性能。本文对隔震技术的研究发展及应用进行了评述,对电力系统震害进行了介绍。针对依托变电站工程,分析了结构特点,提出了隔震支座的选型与布置原则,根据拟建场地的地震动参数选取多组合适的人工地震动记录及天然地震动记录,进行调幅后输入得到该隔震变电站建筑的水平减震系数、各设备层的加速度放大系数、以及罕遇地震下的支座变形及竖向承载力验算,评价罕遇地震下隔震变电站结构的抗震性能,并根据结构自身特点,计算隔震部分与非隔震部分的相对位移来确定安全摆放距离。取近断层地震动记录来考虑近断层处地震动对隔震变电站建筑的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隔震技术与阻尼器结合使用,预期达到将隔震技术水平向减震,阻尼器竖向减震相辅相成的效果,本文也对竖向减震阻尼器进行设计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本文中所采用的计算模型以及所进行的隔震分析是可行的;(2)本户内隔震变电站结构采用隔震技术后,结构的周期延长,结合反应谱可知,对结构地震作用将会明显变小;(3)输入多组地震动记录,计算所得的水平向减震系数的平均值很小,相对与地面加速度,非隔震结构设备层的水平向加速度普遍放大,隔震变电站结构设备层的水平向加速度大幅降低,即采用隔震技术对上部结构有显著的减震效果;(4)在地震动作用下,建筑物四个角部的支座的变形轨迹时程一致,建筑整体呈平动,扭转效应小;(5)对比分析变电站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结构塑性铰的出现次序及发展程度,隔震结构远优于非隔震结构;(6)地震作用下隔震结构计算所得的层间位移角均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规定;(7)计算近断层有脉冲地震动记录作用下隔震变电站结构的地震反应,得到该类建筑物对近断层地震动作用较为敏感,近断层处隔震变电站结构的地震破坏更大;(8)针对隔震变电站结构内部设备的竖向减震,提出了U型钢带竖向耗能器的外形设计并进行试验分析,实验证明本构件可承担一定的耗能减震作用。
其他文献
目前星载微光遥感器已应用于环境监测、灾害预报和城市发展评估等领域,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随着使用寿命的增加,其数据精度会下降。需要对其进行重新定标校准。由于定标光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对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后基因组时代,蛋白质组学作为生命科学研究进入后基因组时代的里程碑,是生命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蛋白质作为蛋白质组学主要
随着神经网络体系结构和损失函数的深入研究,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在图像处理领域(低、高层图像处理任务)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在高层任务中,一味地以加深加宽神经网络的
众所周知,为了控制温度应力产生的裂缝,目前国内外采用的普遍方法是设置诱导缝。因此正确掌握诱导缝所在断面等效强度的有关知识,合理设计诱导片的形状、尺寸、位置显的十分
肺癌的筛查一般需要PET-CT医学影像技术作为辅助手段。确定了肺癌类型,才能采用对应的医学手段进行治疗。如果只依靠医生的肉眼以及经验对肺癌的类型进行判断,不但效率低下,
非饱和黄土大量存在于中国西北地区,基于黄土特殊的物理力学特性和在工程实际应用中的不可避免性,对非饱和黄土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取兰州非饱和黄土为研究对象,在夏
目标跟踪技术已经在军事安全、轨迹动态分析、场景识别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核心思想是利用模型学习连续视频的第一帧的信息,然后在接下来的复杂连续帧中识别并定位目
异形柱(specially shaped column)是异形截面柱的简称。这里所谓“异形截面”,是指柱截面的几何形状与常用普通的矩形截面相异而言。异形柱是指截面几何形状为L形、T形和十字
近年来,多智能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s,MASs)的一致性作为协同控制的基本问题成为了控制科学范畴内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同时,系统的开放共享性给多智能体系统的安全问题
云是由水汽凝结而成的悬浮于大气中的细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可见聚合体。云的辐射强迫对地气系统的辐射收支起着重要影响,准确获取云的光学和微物理特性及其时空分布对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