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土地利用与乡村发展关键性要素的耦合协调研究——基于土地利用转型与乡村振兴视角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tiger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国脱贫攻坚完成以来,乡村振兴越发成为当前我国“三农”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土地,是包括社会经济发展在内人类各项行为活动的载体,土地利用转型对应着一定的乡村发展的转型。从资源本底来看,土地对乡村振兴具有承载与促进作用,乡村振兴是在土地之上的振兴发展。另一方面,乡村振兴是在土地之上的外部发展情况,乡村振兴发展必然会产生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不同的乡村振兴水平要求不同方式的土地利用。在乡村振兴的不同发展条件下,土地利用形态是有差异的,即乡村振兴驱动土地利用的转型发展。因此,在两者耦合相互作用的前提下,促进土地利用转型与乡村振兴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土地利用转型与乡村振兴的视角,选取江西省芦溪县为研究区域,以芦溪县及各乡镇2011—2015年和2015—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和发展数据为依据,在土地利用转型理论、人地协调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三个理论的指导下,综合理论与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论证了土地利用转型与乡村振兴之间耦合相互作用的存在,并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标准差椭圆模型探究芦溪县以及各乡镇土地利用转型与乡村振兴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和时空变化特征,进而利用相对发展度模型明晰滞后短板,在综合识别协调发展类型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发展策略,以期推动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和两者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通过对本文的梳理,主要结论如下:通过理论机理分析与数据实证,得到土地利用转型与乡村振兴两大系统间存在耦合相互关系。土地利用转型与乡村振兴两大系统间存在耦合相互关系,主要体现在土地利用转型对乡村振兴的承载与推动作用和乡村振兴对土地利用转型的反馈与驱动作用两方面。首先,在土地利用转型对乡村振兴的承载与推动方面,土地利用转型能够助推产业兴旺发展、提高生态宜居水平、夯实乡风文明基础、拓宽治理有效路径、提升生活富裕质量;其次,在乡村振兴对土地利用转型的反馈与驱动方面,产业兴旺能够加速土地利用转型、生态宜居能够驱动土地利用转型、乡风文明能够推动土地利用转型、治理有效能够引导土地利用转型、生活富裕能够促进土地利用转型。通过综合评价的方法,基于对2011—2015年与2015—2020年两个研究时段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从时间维度来看,通过县域整体均值结果可知,土地利用转型均值由0.35提高至0.51,乡村振兴的均值由0.36提高至0.38,芦溪县土地利用转型与乡村振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提升。从空间维度来看,乡镇间存在差异性。从土地利用转型子系统的评价方面来看,显性转型得分提高,隐性转型得分降低。显性转型呈现上升态势,显性转型整体均值由0.15提升至0.42,但隐性转型有所下降,由0.19下降至0.10。在乡村振兴子系统的评价方面,乡镇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产业兴旺子系统均值得分基本稳定在0.09,生态宜居子系统得分由0.06提高至0.07,乡风文明子系统得分由0.10下降至0.06,治理有效子系统得分均值由0.05提高到0.08,生活富裕子系统得分由0.06提升至0.08。五个子系统中除了乡风文明系统有微小的下降,其他均为提升趋势。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与标准差椭圆模型,对2011—2015年和2015—2020年两个研究时段内芦溪县及各乡镇土地利用转型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县域整体协调发展趋势良好,耦合度一直保持在高耦合水平,接近于1,耦合协调度由0.59提升为0.66,县域整体层面耦合协调类型由勉强协调转变为初级协调。空间上,耦合协调发展的重心整体向东南方向偏移。在内部子系统的耦合协调中,对土地利用转型与乡村振兴五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进行分析,可知耦合度均有小幅度波动下降。在耦合协调度方面,除去与乡风文明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其余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均为上升态势。土地利用转型与产业兴旺的耦合协调度均值由0.42提高到0.46,与生态宜居的耦合协调度均值由0.37提高到0.43,与乡风文明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均值从0.42下降为0.40,与治理有效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均值从0.37提高至0.44,与生活富裕的耦合协调度由0.37提升为0.44。以上数据表明,土地利用转型与乡村振兴趋向协调发展,发展态势良好。通过相对发展度模型,认清土地利用转型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的滞后短板所在,进而识别综合发展类型、提出优化类型与协调发展的方案思路。基于结果分析,芦溪县滞后类型主要为LTBD类型和RUBD类型,即土地利用转型滞后发展型和乡村振兴滞后发展型。此外,芦溪县整体包括各乡镇耦合协调度处于0.5~0.8之间,处于过渡发展时期,因此芦溪县及各乡镇的综合发展类型分为两种,一类是过渡-土地利用转型滞后发展型,另一类是过渡-乡村振兴滞后发展型,基于以上分析得出优化类型为补弱发展型。针对过渡-土地利用转型滞后发展型,即万龙山乡、新泉乡、长丰乡3个乡镇,在补弱发展的思路方面应强化土地要素支撑,加快土地利用转型,以契合乡村振兴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于过渡-乡村振兴滞后发展型,即芦溪镇、宣风镇、银河镇、南坑镇、上埠镇、源南乡、张佳坊乡7个乡镇,补弱发展思路为加快乡村全方位振兴发展,统筹乡村全方位发展布局,推动乡村振兴,从而协同土地利用转型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互联网技术+教育”新型教学模式普及应用,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职业院校课堂教学主要模式,这也是顺应了教育部新一轮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推进教育数字化的基本要求。而教学评价又是指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一定的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相应的评价,是针对授课教师和学生学习情况做出的正确判断,也是建立在一定的评价技巧和公平、公正地对教师授课与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然而,在教学实践
期刊
报纸
报纸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然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开始接触和学习英语,而英语教育又是中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旨在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融入方式和效果,以期为小学英语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首先,本文将介绍中华优秀传统
会议
数字时代数字素养将成为职业院校学生未来工作、学习与生活必备的核心素养。在对数字素养以及职业院校学生数字素养内涵流变的追溯基础上,以胜任特征模型理论、耗散结构理论、人格心理学理论与教育生态理论为逻辑依据,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网络层次分析法、量化分析法、质化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构建学生数字素养总体框架模型,诠释框架的基本要素要义,提出解决学生数字素养培养问题的实践路向,即构建系统化的培育目标体系,设计层
期刊
生物质碳材料是一种绿色环保可再生的能源材料,其高效利用对于实现能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生物质碳材料具有多孔性、官能团丰富、比表面积大、电化学性能优异、成本低廉和可再生的特点,广泛应用于能源存储与转化、催化、吸附等诸多领域。然而,生物质碳材料的性质不仅与微观结构密切相关,而且杂原子掺杂对生物质碳材料的结构及电化学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实现生物质碳材料结构的精准调控是提高其电化
期刊
由孔大山执导的《宇宙探索编辑部》,讲述了由落寞杂志社主编唐志军带领团队前往重庆进行异象科考的奇幻故事。导演以一种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像气质呈现出了各角色发自于内心创伤的疗愈渴望,并为拉康的欲望理论与象征界理论提供了丰富的本土化解读空间。这一方面表现为每个角色的广义欲望永远无法圆满地在象征界获得现实表征,另一方面也表现为个体会因欲望缺失而进行心理层面的自我补偿。由此,两者共同构成了支撑本片所有人参与这场
期刊
学位
为了减少对传统能源结构依赖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开发和推广先进有效的储能技术是十分有必要的。超级电容器由于其轻载荷、高安全性、适应性强和工作温度宽等优点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储能装置。其中,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的电极材料决定着超级电容器的发展与突破。当前,高性能电极材料以增大比表面积、增加活性位点数目和提高结构稳定性为出发点,通过对电极材料的结构和化学组成进行设计和调控,并有效地构建功能化界面,实现超级电容
学位
通过三聚氯氰(TCT)与对苯二胺(PPD)反应,成功合成了基于三嗪结构制备的微孔聚合物,然后在700~1000℃的环境下对微孔材料进行煅烧。结果表明,经900℃碳化的N-CTF-900样品的电化学性能最好,当电流密度为1A/g时,比电容为264.2F/g。经过10000次充放电循环,电容保持率达91.0%,展示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可作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此外,随着碳化温度的升高,样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