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县域经济是以一个行政县或相当于县的其他行政区(不包括地级以上城市市区的行政区)所辖地理区域作为基本空间单元进行资源配置而生成的行政性区域经济体。迄今为止,已有研究文献都是在我国国民经济现行宏观发展战略及其配套体制既定的前提下对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与改革问题进行研究,因此这些研究成果几乎很少触及我国国民经济现行宏观发展战略及其配套体制对县域经济所做安排的合理性问题,其所得出的理论分析和政策建议也只是在国民经济宏观发展战略和体制既定条件下对我国县域经济发展与改革的有限探讨,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均有折扣。本研究结合我国国民经济正处在全面转轨过程中的实际,首先从分析县域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理论地位与现实地位不对称入手,深入质疑我国现行宏观经济发展战略、配套体制及其对县域经济安排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必须全面解除我国县域经济面临的外部发展环境不合理约束,进而深化县域经济内部体制改革和优化县域经济内部发展战略。第一章导言部分首先提出说明本研究的选题背景、立题基础和研究意义;然后专门就本研究将要涉及的县域经济、经济发展、经济转轨等重要概念进行甄别,以进一步确立本研究的研究角度和高度;在此基础上提出本研究的内容框架。第二章和第三章专门研究县域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问题,是为全部研究的出发点和基础。第二章首先从“地位”的基本含义入手,通过区分县域经济地位的二重性,明确县域经济地位分析应该遵循的理论规范,即:求证县域经济理论地位和现实地位的一致性;进而从理论上分析县域经济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理论地位和现实地位的决定因素及机理,以说明县域经济地位不可孤立确定的一般道理。第三章以第二章建立的理论规范为指导,通过建立实证模型对我国县域经济理论地位和现实地位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在我国,县域经济理论地位和现实地位之间出现不对称或位移,说明我国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具体表现为国家宏观发展战略及其配套体制实际上做出了不利于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安排。第四和第五章分析我国县域经济在国家宏观发展战略及其配套体制的不利安排下的发展绩效和面临的问题。第四章以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理论为基础构建计量模型分析证明我国县域经济相对于非县域经济出现的增长差距及其负面发展影响。第五章进一步分析在给定国民经济宏观背景下我国县域经济内部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由此本研究得出结论:如果不改变国家宏观发展战略及其配套体制对县域经济的不利安排,我国县域经济的未来改革与发展空间仍然十分有限。第六和第七章为本研究的对策部分。第六章以前面各章的研究为依据,在进一步反思我国现行宏观发展战略的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关于县域经济内外部体制改革的设想,即:外部“放权强县”,内部“集权强县”。第七章则以外部“放权强县”、内部“集权强县”为前提,提出县域经济可以选择的最优发展战略——县域经济内部不平衡发展战略。全文的总结论是:在国民经济全面转轨时期,只有从国家宏观发展战略及其配套体制高度出发,为县域经济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县域经济内部的努力才可以大刀阔斧、大有作为。这符合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