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世界各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步伐,全球气候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特别是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加快,天气急剧变动引发农业自然灾害频发,旱灾发生的频度及破坏性程度呈愈演愈烈之势。我国是一个干旱灾害明显的国度,特别是干旱持续时间长、范围广、旱情重等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影响。2009年春天的黄淮海平原大早,以及2009年秋冬至2010年春天的西南特大重度旱灾给我国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较高的旱灾发生频率与严重的损失导致众多学者越来越重视旱灾脆弱性问题的研究。干旱灾害是旱灾风险和社会经济脆弱性相互作用的结果。减灾应从减小致灾因子的风险性和降低灾害脆弱性两方面入手。因此,对农业旱灾脆弱性进行测度,分析农业旱灾脆弱性的原因,找出降低农业旱灾脆弱性的方法,探索防范和化解旱灾风险的途径,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课题。
本文选取了旱灾脆弱性作为研究方向,首先对农业旱灾脆弱性生成与演变规律进行阐述。然后以孝感市为研究领域,从社会经济的视角设计一个核心的旱灾脆弱性评价指数,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农业旱灾脆弱性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深入分析影响旱灾脆弱性的社会经济因素。在此基础上实地调查孝感市农户对干旱指数保险的支付意愿。最后,在理论分析和定量评价孝感市农业旱灾脆弱性的基础上,从农户视角、金融产品创新视角及政府视角探索旱灾风险管理的对策措施。这对于农业系统防旱抗旱治旱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以为政府相应的减灾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拟开发两个潜在的政策计划:一是从被动应对的危机管理方法到主动的风险管理方法的转变,这种转变通过建立干旱灾害安全网来实现,能有效防范或减轻旱灾的形成与破坏影响。二是基于风险转移和风险保护机制的干旱指数保险和天气衍生品的实验实施。
全文共分8章。
第1章导论。主要从选题背景,基本概念的界定,国内外文献评述,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及文章的基本框架结构等方面进行了简单的概括和总结。
第2章对农业旱灾脆弱性生成与演变规律进行阐述。本章先从宏观上对农业旱灾系统的构成进行了分析,农业旱灾系统包括致灾因子子系统、孕灾环境子系统、承灾体子系统与人类社会经济子系统4个部分。在此基础上,本章重点从微观、中观与宏观3个视角阐述了农业旱灾脆弱性的特殊生成机制。最后对农业旱灾脆弱性到干旱灾害的演化机制进行了分析:其一是内在生成机制;其二是外在冲击机制。
第3章是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以孝感市7个县市为研究领域,构建孝感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孝感市农业旱灾脆弱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孝感市农业旱灾脆弱性存在明显的差异性,7个县市中大悟的旱灾脆弱性程度最高,这表示大悟县干旱灾害风险性最强,是旱灾风险管理的重点区域。
第4章分析农业旱灾脆弱性动态变化成因。针对研究区农业旱灾脆弱性的时间变化,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各影响因素与旱灾脆弱性的相关关系与影响程度的大小。
第5章立足农户视角,设计调查问卷,以湖北省孝感市273个农户的调查数据为依据,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的干旱保险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被调查农户农业干旱保险意愿不强,其中72.5%的农户没有支付意愿,有支付意愿的农户愿意支付的保险费也相当低,平均只有每亩12元。在所列举的影响因素中,受教育程度、耕地面积、对农业干旱保险的认知程度、对保险公司的信任程度及对政府农业保险补贴的态度等5个因素对农户支付意愿具有显著的影响。政策建议:加大对农村的人力资本投资;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支付能力;加强农业干旱指数保险的宣传教育工作;探讨合理的农业保险补贴方式和标准;加强天气指数保险研究力度,积极推进天气指数保险试点工作。
第6章从金融产品创新视角来探索旱灾风险管理。在介绍国外农业天气指数保险与天气衍生品的实施情况与经验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设计天气指数保险与天气衍生品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最后设计了干旱指数保险及运用天气衍生工具套期保值干旱灾害风险。
第7章从几个方面阐述了政府防御农业旱灾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建设农业旱灾监测预警体系;构建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干旱灾害安全网;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旱灾保险制度;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野旱作农业。
第8章是总结与展望。论文对前面章节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提出了研究结论和不足之处,并对下一步研究提出了展望。
论文基本结论认为,旱灾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旱灾发生时社会的脆弱性,干旱灾害是旱灾风险和社会脆弱性相互作用的结果。人均GDP、人均耕地面积、耕地灌溉率、农民工资性收入占比、财政总收入、财政总支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等因素都是影响农业旱灾脆弱性的重要指标。合适的风险管理方式能有效帮助农民应对天气灾难,减轻脆弱性程度,从而减轻灾难损失。如天气指数保险和天气衍生品都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缓冲人们可能遇到的风险损失。同时,这些风险产品的使用也能潜在提升政策决策者及普通民众的风险意识,促使人们主动采取措施应对风险而不是消极等待风险的发生。在我国缺乏有效的农业保险市场的背景下,政府的参与在防旱抗灾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政府补贴等。当然,政府的干预也会产生一些消极影响,如寻租、道德风险及挤出效应等问题,因此,提高信息的透明度、降低行政成本及提高旱灾风险管理的技术水平等举措至关重要。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在于:其一,论文以旱灾脆弱性作为切入点系统阐述农业旱灾风险管理的路径。在农业旱灾脆弱性测度指标设计中,本文突破单纯考虑传统的地理、水文等自然因素影响的局限性,从社会经济的视角出发,全面选择了旱灾脆弱性的测度指标,构建了农业旱灾脆弱性核心测度指数。在测度指数合成方法上,本文分别选择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和因子分析法,而不是简单算术加权法,能够更客观的反映农业旱灾脆弱性状况的变化。其二,在介绍国外最新研究动态与借鉴国外具体实施经验的基础上,论文基于金融产品创新的视角分析了应对农业旱灾的风险管理路径。主要包括天气指数保险与天气衍生品两个方面。并针对孝感地区的旱灾状况,系统论述了天气指数保险契约的设计以及用天气衍生工具套期保值干旱灾害风险的几种方式。试图在此方面作出一点尝试,这对建立我国天气衍生产品交易市场具有基础性的意义,为人们规避与转移天气风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政策支撑。其三,由于农业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及高的经营成本,我国商业保险不愿意介入农险,而政策性农业保险也存在一定的困境。对此,论文以湖北省孝感市为研究区域,以大量调研所获第一手资料为基础,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获得农户对干旱指数保险的支付意愿(WTP),在此基础上设计适合区域的干旱指数保险契约,从而弥补当前国内干旱指数保险的不足。